而在道院之外的一处高楼之上,望着屏声静气鱼贯而入其间,然后又在大门轰然打开之后,如释重负或是满怀心思,失魂落魄或是如丧考妣的各色表情当中,成群结队相继走出道院的士子如流。高明忽然有些能够体会到,当初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一番豪情壮志和心境了。
当然了,这三轮测试只是一个筛选和分流的过程。而且起步录取基础也不高,基本上能够通过第一轮初试(半数答对)的,就可以入选为淮南重建的学官体制之下,用来推广和普及教育启蒙的师资力量了。而能够答对第二轮中试(半数答对)的,起码就是有过实务经历的吏员之选。
至于第三轮的复试,那完全就是为了偏科需要的特长选择了。因此并不苛求答对多少具体内容(只要能够答上一些具体擅长的部分,不交白卷就行),只求从中找出相应合适和对口的各部门专业人才来。因此在第三轮复试之后,这些被专门挑选出来的人选,其实还有个小范围终试。
而这次内部考试,则是为了在这些层层选拔出来的人才之间,进行三六九等排位的差距和区分,以为最后任事的级别待遇和收到关注、重视程度的重要参照标准。此外,就是试图从中拉大网捞鱼式的选拔出一些后世知名的杰出人物来。毕竟在野潜藏的人才这种东西,从来就是零和游戏。
只要我这里笼络和兜揽到了,那怕一时半会排不上用场而只是用优遇富贵养着,哪怕是拔苗助长还是江郎才尽也好;也意味着潜在对手那边就自然而然彼消此涨少了一份助力。只可惜淮南镇在北方的影响力严重不足,不然的话那些尚且在野的名臣良将早就派人去提前布局和收割了。
而在相对影响力比较深的江南地区,在五代十国当中各种将相王侯的成色,也始终比北方略逊一筹;因此,目前高明手下能够找到比较得力的知名人物,除了张承业这个“没毛相公”之外,也就是刚从杨行愍手下弄来的刘威和徐温,这两号相对表现要出色一些了。
前者受命为捕盗兵马副使,带兵数千在淮南六州境内剿匪;因为没有太多乡土关系和厉害牵扯的缘故,那是毫不手软杀得地方人头滚滚,不知道多少山贼水寇、流贼巨盗,变成了他悬首城头的功劳所在,甚至就连一度潜藏在这些贼寇背后的乡土势力,都被他挖出来破家灭门的都不在少数。
因此,也不是没有人籍着内部关系投告到高明的面前,申诉和举报他为人酷烈、杀戮过甚以至于地方父老不安,人心荒乱云云;但是都被高明给留中不发并且在相应的黑名单上记上一笔。因为刘威以没有根基的客军身份敢于如此激烈行事,正是出自他的授意和暗示,或者说是某种暗中的周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