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章
就在诸多考棚重新变得噤若寒蝉的短暂静默之后,清脆洞彻的金板声再度被敲响起来;然后,中试的卷面也被发放了下来。这一次,出现在周伯符面前的内容,无疑又繁复了一些。除了直接涉及到具体事务的一些税赋算法和文史典故之外,居然开始直接拿具列案例,来询问合适的法条对策。
但是除此之外,无论是诗赋,还是经义,或是试论,这些传统乡贡、童子试的内容几乎全无;周伯符也再度确认了传言当中的说法,这次淮南馆试其实就是一次专问实务的吏选;但尽管如此,周伯符还是迫切需要并且格外珍惜这次入选的机会。具体的道理也很简单。
至少相对于在太平盛世的年景,始终饱受歧视而不入流的吏选出身;如今天下大乱而礼制败坏,广大士人屡屡落第不试的情况下;能够成为一个富庶繁华之地(藩镇)的吏员,非但是一个相对安稳的营生和出路;同样与藩镇间大行其道的入幕一般,也是一个颇有可为的备选仕途。
只是当周伯符一气做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只对其中半数的内容或有把握,而余下半数他所不擅长或是不熟悉的领域,就只能靠旁通类比的揣摩和猜测着填题了……然后,就在他一直拖到金板声再度敲响之后,其中依旧有小部分内容甚不得其法,却也不得不在唉声叹气中交了出去。
然而接下来就没有在继续考试,而是有青衣吏员重新推着小车,给他们分送来了碗装的茶汤和饼食,令其稍稍果腹和休息了两刻的光景之后。就再度随着敲响的金板,发下来了第三轮复试的卷张。然而,这一次却是不免在左近的考棚当中,爆发出此起彼伏、无法遏止的哀叹声来了。
因为在这份第三轮的卷面当中,虽然考题的内容看起来大为减少了;但是其中的涉猎范围却是变得更加广阔了;直接罗列和穷举到了,包括当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等相当粗浅,却又必不会可少的基础常识了。就连自觉得经历过不少实务的周伯符,也开始明显为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