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

第37章 转战(4/5)

而在这两者之间,通常又可以通过朝廷的招安授官和官军溃乱为贼,来进行一体两面式的相互转换,不管死再多人都有源源不断为贼的;于是苦难深重而饱受荼毒的,自然就是临近地方上的河南百姓了。曾有民谣歌子唱到:“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也因为这三州的士民百姓,长期怀念的是昔日李希烈、吴元济兄弟割据淮西的日子。虽然在那段亢长拉锯的数十年间,淮西成为了大唐朝廷肌体上无法愈合的溃创之处和严重的心病所在;但因为李希烈之辈需要仰仗乡土子弟来对抗朝廷,而通过抄掠外地财帛子女来厚养和优待于麾下;反而是他们日子最好过的时候。

而蔡州人也始终没有辜负这些节帅,一次次奋勇争先的把诸路围剿却心怀各异的朝廷兵马打的风流云散。直到元和十二年名将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奇袭,彻底将割据一方的淮西变成了历史。蔡州人也只能在滴血的刀枪下,暂且低头下来蛰伏于朝廷的王化之下。

唐代元稹奉旨做的《连昌宫词》的标题就是:“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而申光蔡的贼患三角之地,也就此与作为东都屏障的陈许之地一样,成为了朝廷盛出强兵的屏藩之所。先后以为王前驱、征讨不臣的官军主力之一身份,参与了元和到大中年间的诸多征讨,死了一波又一波的乡土子弟,也涌现出好些一时知名的人物来。

“正所谓是淮患之地,不出剧盗便起强兵”。然而好景并不长久,自从乾符元年前后开始,河南之地就开始天灾人祸并发的旱涝不断。到了乾符二年中原更是赤地千里而遍地颗粒无收,然而朝廷委派的绝大多数守臣,却只会竭力催收和聚敛于私囊。

以至于边地流民/盗贼蜂起,更涌现出了以盐枭王、黄为首的反贼巨孽。现如今那位糜烂中原不可一世的贼首秦宗权的家乡蔡州,和另位浙东节度使刘汉宏出身的申州,再加上抵角而立出了个闽王王审知的光州等地,号称是铁三角一般贼寇频出的dòng • luàn腹地。

因此,这时候不要说与秦宗权老巢蔡州只有一水之隔的申州、光州,就连相邻鄂岳观察使的黄州、安州也饱受其肆虐;高明带来的这三万多人马看起来挺多的,但是一旦贸然踩进去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就不好说了,毕竟他才主掌扬州没多久,需要更多生聚实力的时间。

因此,这个潜在的**烦除了在寿州设立防线以备不患之外;其他的地方就只能暂时丢给杨行愍,这个乡土出身的地方势力去对付和牵制一二了。

当然了,这么快就与杨行愍部的达成条件,也是有所内在原因的。因为,高明刚刚接到了后方的禀报,自己为广陵城内递送消息延迟设立的最低警戒线,已经被相继触发了。也就是说,从前天下午开始,前线军中就断绝了来自广陵城的所有消息来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