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天佑大将军听到风声,说是新立的那个澎国的女主,和陈国开战。天佑大将军就心里痒痒。
天佑大将军此时已经称帝,号称开元圣光神武天佑皇帝。这个人特别好尊号,立国时誓要起一个响亮的国号。他手下的一帮子读书人翻遍各种古籍,揪秃头发,最后取个“英”字。
英,美也,华也。才能过人曰英,德过千人曰英。
天佑皇帝是将官身,不是一字不识的大老粗,肚子里也有半袋子书包,偶尔也可以酸一两句文。见到手下呈上来的这个“英”字,大喜道:“此号般配我!”
遂定国号为英,是为英国。定都朝阳城。
英国的领地,除天佑皇帝原本的地盘,还占据原乌陵王的地盘。天佑皇帝原本纳乌陵王太妃为夫人,认乌陵王次子为义子。待局势稳定,他登基称帝,这位金氏夫人和便宜儿子,便在数日内接连“病逝”。
英国的领土比原本的天佑大将军的地盘要大得多,却又比之前的许国小。天佑皇帝皇帝耿耿于怀,一直放不下的便是原先盛公子的领地,此时尽成陈国的领土。
那里都是鱼米之乡,天然的大粮仓,天佑皇帝一提起陈国这个臭不要脸趁火打劫的,就要好一通骂娘。
此时闻听澎国要和陈国开战,他不由咋舌:“这个小娘,真是不消停。”
他此时老,已经没有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登基称帝,此生已足。只是看到澎国那感受得到的旺盛生命力,心中不由得有些微微地嫉妒。其实即便是他还年轻的时候,最大的雄心壮志也就是占据许国,都未曾想过再向外扩张。
他思来想去,觉得并不是自己不如一个女人,而是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如范伯常这样的大才来辅佐他。他倒是很干脆地承认,在治国之事上,他的确是有所欠缺的。当然他也不认为澎国的安定繁荣是因为那个女人会治国,他觉得这必定都是范伯常的功劳。
他后来知道范伯常原是隐居在他的地盘里,因为兵荒马乱过不下去,才离开许国,悔得捶胸顿足:“早知大儒在侧,朕定当三顾而求!”
然而其实那时范伯常在半隐居的状态,只以字画显名。他的真才实学,还是离开天佑大将军的地盘之后,才肯展露在世人之前的。
他手下的读书人谁也不吭声。
读书人懂读书人。范伯常过不下去,宁可跑路也不去效忠天佑,自然是因为他根本看不上天佑。天佑便是去求,怕也是求不来。
也因此,这些人比天佑皇帝更肯正视竹君这个女人。范伯常背井离乡之后,游走各国,不曾停留。最后,却向一个女人称臣。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才会令范伯常甘愿俯首效忠?
抛开不解的过程部分,只看结果,谁都能看得见的,是澎国的繁荣壮大和范伯常的位高权重,名动天下。
英主与名臣,一朝相遇,便风雷云动。
虽然是个女人,却的确是……令人向往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