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滔滔对官员们的最大容忍限度了,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的官吏落职查办。
其中最大的,是挖开了真州那个填不上的大窟窿,从真州制置发运司使,发运副使,到判官,仓曹,因贪墨数额巨大,被系送京师,交大理寺严查。
一时间官场风气为之一肃,商贾们欢呼雀跃,百姓们交口称赞。
虽然承受了短暂的米价涨跌,可看到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贪官们落马,他们觉得这点麻烦非常值得。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苏油童鞋,如今正老神在在地站在汴京码头上,给一帮子人送行。
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到了后世,都还出现过限期交代从宽处理的特殊时期,何况现在。
毕竟事情要有人做,还有三个月就该进入漕运运输旺季,时间也来不及施行大换血。
所以对于高滔滔的这波操作,苏油也算是乐见其成,高度配合。
不过这件事情是个信号,风,要变了。
……
风要变了,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要走了。
如今军机处正在整理从三司,中书,枢密院收集来的档案文书。
蔡京苦得哭爹喊娘,天天问晁补之啥时候回来。
三个部门对于此事的态度也不一样。
见了鬼了,态度最好的,竟然是王珪和蔡确。
后勤准备和厘清漕运结合紧密,给中书带来的是大大的好处,作为筹码交换,蔡确可谓完全配合,完全具备一个政治家的操守。
政治家的操守,就是一切从团体利益出发。
三司也算配合得不错,厘清漕运,能从高滔滔嘴里得到“暂且放过这帮狗官”几个字,苏油这也算是给三司擦屁股了。
李肃之表面上不要不要,心底里好爽好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