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沈淮不介意的笑了笑,说道,“欧美等国,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人均钢铁年消费量大约是07到1吨。以此计算,中国实现工业化时,钢铁年消费量的顶峰应该是85亿到12亿吨。欧美等国在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人均钢铁蓄积量是20吨,以此计算,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国内钢铁消费总量就要达到两百四十亿吨。现在国内的钢铁年消费量不过八千吨,累积消费量才十亿吨左右。你说说看,当中国坚定不移的冲着工业化、现代化这个目标迈进,成为一流的强国、大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
孙亚琳敛起声,虽然昨天夜里已经彼此达成合作的默契,但此时发现,她对沈淮的梦想了解依旧太少。
要不是看到梅溪钢铁厂在沈淮手里奇迹般崛起,沈淮这时站在江边说这般话,她一定当他是神经病。这时看到沈淮站在那里,丝毫没有因为给谭启平疏离而受打击的样子,还意气风发的指点江山,心头涌上太多陌生而新奇的感觉。
她总算能确定,之前那个她所熟悉且厌恶的沈淮不存在了,虽然她不知道沈淮回国三年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有着太多叫人惊奇、挖掘的地方……
“熊文斌在八十年代中期执掌市钢铁厂,曾计划要把市钢铁厂的年产量做到两百万吨。很可惜的是,在市钢铁厂产能做到四十万吨时,熊文斌就能调离了市钢铁厂。差不多六七年时间过去,市钢铁的年产量只增加不到30%。”沈淮说道,“熊文斌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有那样的雄心壮志,马上就要奔二十一世纪了,我想我总不能比他差吧?”
“是吗,熊文斌搞经济真有这么厉害?”孙亚琳对东华的往事不甚了解,业信银行跟市钢厂也没有业务上的往来,故而对熊文斌早期执掌市钢厂的情况不了解,说道,“不过我们收购天衡大厦,熊文斌是谈判组成员之一,确实要比梁小林、顾同厉害一些。”
沈淮淡淡一笑:谭启平轻视他,说到底还是有熊文斌可用。
在谭启平的心里,多半也认为熊文斌搞经济的能力比他更强。而且熊文斌的级别在那里,甚至在谭启平掌握东华大局之后,熊文斌就能直接成为市里主抓工业发展的副市长,而不像他这样受到年龄跟资历的天然限制,他毕竟是太年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