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教父

分节阅读 449(1/5)

续聊下去好了,聊累了,我也可以请陈主编尝尝我们公司的食堂小灶,别有一番风味。”

“那倒是却之不恭了!”

陈随风眼前一亮,看来今天的采访会非常精彩。

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完没能结束采访,洛阳果真带着的朋友在水木文化的食堂开了小灶,厨师是请的大厨,所以不用担心饭菜的可口。

吃完饭休息了一段时间,采访继续。

陈随风问起了剧情以外的东西:“的章节名应该是有含义的吧?”

洛阳点点头:“关于章节名的由来,是特意填的五首词,这五首词分别是、、、和。”

“果然如此。”

“另外,其实这本书初始拟定的主角,只有一个段誉。”

陈随风一愣:“段誉是预先拟定的主角?那中的张翠山……”

陈随风下意识就联想到了张翠山,洛阳说天龙拟定的主角是段誉,是否是说其实张翠山也是刚开始拟定的主角?

“张翠山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洛阳没有回答张翠山的问题,因为这得问金庸老爷子,不过段誉的事情确实真的。

金庸先生当初在做人设的时候,段誉就是唯企图以他的经历和视角写世间诸象百态,写尘世欢喜悲苦,不料第十四章乔峰刚一出场,不仅震撼到段誉,连作者也被乔峰豪迈气势感染,后期更是越写越偏向他,以至于之后几场重量级的场面,全是由乔峰来挑大梁。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略显松散。

著名文学家陈世骧先生评价,说这本书“离奇与松散”,并且“不能不散”,这说法明显是为其辩护,但也还是说了它的松散,松散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它写作、连载的时间太长,将近四年时间,边想、边写、边发表,难以不散,至少总不如一气写完那么结构完整而严谨。

原因之二,是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金庸有过一个多月的“离职”。

他到欧洲去旅游考察,请他的好朋友,也是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编剧名家倪匡先生为之代笔,写了四万多字,据说金庸让倪医先生写一段dú • lì的故事。

一本书中间能插一段dú • lì的故事,这已说明了它的散。

据冷夏先生在中说,小说中的阿紫的眼晴也是被倪匡先生弄瞎的,倪匡先生因为实在不喜欢阿紫这个人而弄瞎了她的眼睛,这使金庸感到意外而且哭笑不得,后来倒保留了这一线索,并想出了妙法对此进行补救,这不得不说金庸是个大才。

至于段誉是第一主角的问题,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在保留的“释名”中,除了解释“天龙八部”的来由及用意外,还有以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而实际上,我们知道,它远远不止是写了云南大理国的故事。

所以答案早就掩藏在书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