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个姓吴的老头,正是当年的知府大人吴联晟。他为人正直又心地善良,在官场上更是不畏强权,为官清正廉洁。当年吴知府因为一件人命官司,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后来被别人陷害,再后来就落得了一个罢官充军,家产被抄全部充公的下场。就这样一个堂堂的知府大人,和他的家人都被发配到边关去了。吴联晟一家人在边关上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他们度日如年地在边关一呆就是十年多。一直到了现在,才算是刑满释放,又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可是,他们一家人到了家乡一看犯愁了。他们现在是上无片瓦,下无一席之地,连一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为了安家,就到处求亲戚告朋友地借钱。可是,他们借遍了亲戚朋友,也只是借到了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连一两银子也没有借到。手里没有钱,哪里能够安家呢。最后吴联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一家人临时借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里的两间破屋子里。
后来有很多人告诉他说,他当年资助的那个穷书生刘儒生,现在生意做大了,成了太原城里的首富。这些年挣了这么多的钱他还不知足,现在又拉了一马车金银到京城里捐官去了。要不是你当年帮助他,他哪里有今天的富贵。你现在去找他,他一定会报答你当年的恩情。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吴联晟想想也是这么个理,他和家里人交代了一下,就到京城里找刘儒生来了。
也不知道是刘儒生的跟班忘了告诉他吴联晟来找他,还是刘儒生根本就不想出来见吴联晟。他在院子里眼巴巴一直等了两个多时辰,这才看见刘儒生一脸不高兴地从楼上下来。他见了现在像一个叫花子一样的恩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也不知道您老人家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晚生真是罪过没有去接您,不知道您老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吴联晟看了他的这个表情,心里已经有数了。心想:看来也别指望他借给我多少钱了,只要能够把当年,我给他的那一百两银子还给我就行了,这样也能解我的燃眉之急。想到这里,他对刘儒生说道:“我找你,是想让你帮我一个小忙。这不是我们全家刚从边关上回来吗,现在我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我想向你借一点钱先用用急。”
刘儒生一听吴联晟想问他借钱,马上不高兴了。耷拉着脸说道:“按说这钱我得借给你,可是,我现在为了捐这个官位,已经把这几年挣得钱花得差不多了。今天我带的这些钱,是已经给人家说好了的不能动。我要是把钱借给了你,我的这个官位可就泡汤了。这些年花出去的那些银子,也是都打水漂了。”吴联晟听了刘儒生这么说,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没有再说别的,只是对刘儒生又说道:“既然是这样,我也不再向你借钱了。你把我当年,给你的那一百两做生意的本钱还给我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