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带六千精锐,并入曹操的队伍,以太史慈领骑兵为先锋,继续北进。
这一次,队伍甫一开拔,曹操便全力推动兵策瞒天过海,暗度陈仓,遮掩行迹。
整个队伍六千五百人,全部隐匿消失。
外界会以为他进入琅琊,在平定徐州最后的战事。
实际上曹操领兵暗中北进,另有行动。
琅琊郡已是徐州北端,过琅琊就是青州。
曹操亲自带队,到了接近青州边境的区域,转而从兖州境内,往西突进,全程秘密行军。
到了兖州以北的东郡,时间是六月的最后一天。
他们这支队伍,转为再次北上,经兖州自己的渡口,暗渡黄河。
当初曹操带赵子龙,在这里打过管亥试图闯入兖州的兵马。
此时曹操反过来,从这条路线,摸进了冀州,以其边境的山路为掩护,继续北进。
袁绍的大本营,在魏郡的邺城。
而魏郡靠近黄河,与兖州东郡,隔河相望。
没有人能想到,兖州战火纷乱,与徐州开战之时,曹操敢于利用形势,以下邳,琅琊郡的战局,乃至河内战局为诱饵,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以上所有布置,某种意义上,都是曹操的烟雾弹。
他充分制造了兖州,正在鏖战四方的局面,以此来影响各方判断。
实际上,曹操跳出了历史的桎梏,准备打一次奔袭战,实施斩首行动!
他潜入冀州,目标是邺城,袁绍的大本营。
当前形势下,冀州境内的兵马,分别驻扎在不同区域。
其北线屯重兵,刚击溃几支联兵来犯的游牧部族,并将纳贡称臣的游牧部族,拖进来,成为自己的助力,准备一起攻伐兖州。
冀州东北,他们的兵马进入幽州,全面占据控制幽州防务。
南向,冀州军更是驻扎重兵,与兖州军隔河对峙。
还有一支冀州军,往西推进,想救援河内。
如此四方兵马,各司其职。
邺城的防务,说不上松散,但显然没料到有人敢来打奔袭。
邺城附近,有一支两万人的冀州军,随时听候袁绍命令。
但这支队伍,刚由麹义带走七千人,去支持河内方向的兵马,防止其被兖州伏击。
邺城,还剩一万多的冀州精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