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个送信的人,再未出现过。
曹操的车驾,进入琅琊,便有另一支队伍迎过来。
为首一员将领,身披精甲,身形雄伟,面庞中正,是黄忠。
“见过州牧。”
黄忠翻身下马,大礼觐见。
“汉升快起。”
曹操从车里出来,笑道:“我曹营发展至今,多亏你等四处征战,频立功勋。汉升次次以大礼见我,我如何敢当。”
黄忠在外驻兵两载,既防守曹营边境不被外侵,亦是随时等候曹操命令,北抵青州,南攻徐州。
此时曹操过来,琅琊已近乎被黄忠攻克。
只剩最后一小片区域,被陶谦故旧死守。
曹军打下邳前,驻营的徐州彭城国,也是黄忠用兵打下来的。
青州也有小半区域,被黄忠占据。
青,徐两州相加,近乎有一州之地,是黄忠用兵以来的功绩。
他用兵风格稳健,不求一战定乾坤的大胜,而是一点点蚕食推进。
因此表面上看不出显著功勋,可如果过一段时间,回头来看,会发现曹军在青州,徐州,一直在推进。地图范围不断扩张。
“我军已攻克琅琊郡阳都县。”
黄忠汇报道:“我亲自进城找过,诸葛氏曾在城内居住,但不久前已迁走,怕是要让州牧失望了。”
诸葛亮现在应该在十三岁上下。
他出生在阳都县,是琅琊望族。
诸葛亮的父亲,做过泰山郡丞。
他小时候父母相继过世,与弟弟诸葛均,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去豫章赴任。
后来诸葛玄,又去投奔了荆州刘表。
这时候诸葛亮已不在阳都,去了豫章?
“走了也无妨,说明没缘分,我们先做自己的事。”
曹操:“元让,伱与子廉留守徐州,用兵缓进,对外做出战事延续的假象。”
元让,子廉,指的是夏侯惇和曹洪。
两人当即出列领命。
“我们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