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白这一番激进的言语是为了什么?真为了所谓的工农,还是有其他目的?
他打量着夏之白,心中暗暗思索着。
夏之白深吸口气,也是清楚,想破掉当代士人的‘心中圣’没那么容易,他这次也是为了试探一下。
想让大明真的步入大生产时期,就必须破掉儒家在士人心中的绝对圣神,绝对权威跟正确。
不然保守势力太强。
不过他并不急于一时,也并不急于求成。
夏之白笑了笑。
他看着赵瑁,不紧不慢道:“四书五经的释义一直在变,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还是随着时局变化的。”
“我今日便以很多人心中地位最为低贱的商贾举例。”
“自春秋以来,重农抑商的思想就一直盛行,农业也一直是天下发展之根本,这无可厚非,毕竟农业关乎着天下所有人的温饱。”
“然在宋代,这种固有的经济模式第一次被打破了。”
“我曾涉猎过不少书。”
“因而对宋代有一定的了解,在宋代时,地方掀起了反对农为本,商为末的思潮。”
“这个思潮值得深思。”
“宋代的范仲淹更是曾言: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有常籍,岂云逐末人。”
“叶适也曾言: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若这只是少数人的言论,或许不值得深究,但连范仲淹这般大才,都有此言论。”
“便足以证明,当时天下已有不少士人,认识到了商业的重要,也肯定了商业的作用,继而才有了后续提出不该抑制商业发展的建议。”
“与此同时。”
“在宋朝的治理下,儒家的义利观也变了。”
“孔子当初说的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以利。”
“然而从宋代开始,利与义的关系不再对立,而是转化为了共存。”
“苏洵便提到: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
“也是从宋朝开始,经商不再是丢人的事,做官的大多都是读书人出身,学的是儒家经典看重名节,在以往,只要是有经商的想法,也会为当代的主流人群笑话。”
“但在宋代却不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