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姜太公闲坐垂钓,遇农夫与之攀谈。
农夫大笑姜太公钓竿线上的钩子是直的而非弯的,不懂捕鱼之方。
姜太公反驳,自己虽然在钓鱼,但是自己的本意不在鱼,而是在当今贤明的君主,愿意来的自然会上钩。
农夫不以为然,还耻笑姜太公痴心妄想。
姜太公提醒农夫的眼睛中流露死气,应小心行事。
农夫只觉得姜太公装神弄鬼,未放在心上,结果走至城中误杀一人。
农夫在别人帮助下回家后,立马前来拜姜太公为师,跟随其学习韬略之术。
一天,周文王准备去打猎,负责占卜的官吏说道。
您这次到渭河北岸去打猎,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您收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熊等珍奇动物,而是要得到一位能位列公侯的人才。
在此人的辅佐下,不仅您的事业成功,就是您的子孙后代也能受惠很多。
于是周文王斋戒了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去打猎。
周文王见到了正坐在河岸边钓鱼的姜太公,一番交谈后拜姜太公为老师。
“有人说姜太公见多识广,曾经事奉过商纣王。”
“商纣王无道,姜太公就离他而去。”
“游说各国诸侯,没有遇到赏识的伯乐,而终于西行归附周文王。”
“有人说姜太公是个处士,隐居于海滨。”
“周文王被囚禁于汤阴县时,散宜生、闳夭久闻其名而招请姜太公。”
“姜太公也认为周文王贤能,又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何不到他那里去呢。”
“这三个人为救周文王而寻求美女奇物,献给商纣王,以赎回周文王。”
“周文王因而得以释放,返回周国。”
“姜太公归附周国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总之他是文王武王的老师。”
“周文王姬昌从汤阴县脱身归国,与姜太公暗中策划推行德政以倾覆商纣政权,他的事迹多为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
“姜太公辅佐姬昌积善修德,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
“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
“所以后世谈论军事和周朝的隐秘权术,都认为姜太公是这些谋略的本源。”
“周文王政治清平,尤其明断虞、芮两国的争端后,诗人称颂周文王受命于天。”
“在随后的数年间,姬昌讨伐了西部的犬戎、密须,解除后顾之忧。”
“又讨伐东部的耆国、邘国及崇国,并大规模建设丰邑,为灭商大业做准备。”
“当时出现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的局面,多半是姜太公谋划筹策的功劳。”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即周武王。”
嬴政:姜太公于周文王时进入统治集团,成为主掌军政的核心人物。
商纣王时期,周朝在商朝西方崛起,为了摆脱商朝控制,向东开拓。
面对周朝不敌商朝的情况,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确定先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渐进灭商方略。
为隐蔽周文王的谋略企图,实行韬光养晦之策。
采取建商宗庙以祭祀商王先祖、率领商朝叛国之人臣服于商、向商纣王贡献宝物等手段,制造恭顺商纣王的假象,使商纣王消除了怀疑之心。
商纣王赏赐周文王征伐西方大权,而将商朝的主要力量用于对付东方,为周文王发展实力造成良机。
姜太公深知国家兴亡在于民心向背,针对商朝严苛刑罚,建议周文王以德行收揽人心。
姜太公的谋略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增强周文王的实力。
比如对内发展生产,优待年老、残疾之人。
废除奴隶酷刑,缩小施刑范围。
制定不准收留逃亡奴隶的法律,取得奴隶主贵族拥护。
对外调解虞、芮两国矛盾,广泛争取其他贵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