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
方燕拿着《燕京文学》,一路狂奔,跑到哥哥的面前,“你瞒我,瞒得好苦啊。”
“瞒你什么了?”
方言放下信封。
“你竟然一個人吃了这么多好吃的!”
方燕委屈巴巴,“怎么也不带我一个?”
“我吃是为了创作,寻找灵感,你以为谁都跟你这个小馋猫似的,整天都惦记着吃。”
方言轻轻地弹了下她的额头。
方燕抱住他的手臂,“哥,你能不能带我去吃顿好吃的?”边摇晃,边撒娇,“求你了,哥,《舌尖上的中国》,看得快把我馋死了。”
方言笑而不语,静静看着。
方燕眼巴巴望着,“小雅姐说我现在的成绩,考上117中没问题,只要再进步一丢丢,冲刺到2中不是梦!我现在每天都很认真复习,特别需要好吃的来补充营养,补补脑子!”
“别贫嘴了,可以带伱去吃好吃的。”
小妹这些天的努力,方言看在眼里。
“哥,你最好了!”
方燕眼里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
两人趁着休息日,中午出去搓一顿。
结果没料到,跟自己抱着同样想法的不再少数,四九城的饭庄,基本上人满为患。
这种爆满的场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发表之后,不只是《文艺报》、《文学报》等报纸加以评论,燕京各区的馆办报纸更是推出了关于美食的专栏。
西城的《蒲公英》、东城的《钟鼓楼》,朝阳的《芳草地》,海淀的《枫叶》,彼此非常默契,只转载《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及它们这一带美食的散文,同时补充了文章里没有的。
一下子,燕京就出现了类似“淄博烧烤”的火爆场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就不必说了。
就连八大楼里几个刚刚复业的餐馆,也是一个空位也没有,所有人无不感激一个人。
那就是方老师!
然而他本人此时正在四处找馆子,常去的都满座了,简直是“作茧自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