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三国志,翻到了《蜀书·诸葛亮传》。
赵禅读着读着,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他一连诵读了三遍出师表,声音越来越大。
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打湿了衣襟。
相父啊,如果您再天有灵,就帮帮阿斗,让阿斗看看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相父……诶?相父?
赵禅突然就来了歪主意。
不如……借着相父的名头钓个鱼?
他先把目光转向杨沂中。
杨沂中什么也没说,只是感叹一句可惜陛下不得武侯,秦桧终究也不是武侯。
赵禅在心中感叹,朕何尝没得武侯?那可是朕的相父啊……
杨沂中对诸葛亮抱有极大的肯定,赵禅当然也很满意。
看样子,这杨沂中是个忠臣。
赵禅不禁又想起了宋金的议和条约上,金人那过分的要求。
割地求和也就罢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尚且可以安慰自己;伯侄之国,我为侄,金为伯?
朕是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后代,我祖爷爷世宗武皇帝刘彻给了这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我父亲刘备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可不是让我对着区区异族屈膝称臣的!
我老刘家终究和你赵家人不一样,哪怕是死,也得带着几个异族陪葬!
“走吧,去大理寺,去看看岳飞。”赵禅一马当先,走出宫中。
杨沂中愣了半晌,才跟了上去。
大理寺监狱烛火昏黄,腐朽发霉的味道刺激着赵禅的鼻孔,让一向养尊处优的他反胃不止。
穿过长长的甬道,来到一处腐朽的房间前。
“官家,到了。”杨沂中的声音适时想起。
赵禅揉着脚,方才那段路实在是过于坎坷,甚至于差点崴了脚。
他强忍着不适,向里看去。
月色朦胧,烛光昏暗,一位形容枯槁的汉子躺在稻草上,不知死活。
“岳将军?”杨沂中唤了一声。
“制使莫喊了,”旁边的狱卒忍不住提醒道:“岳将军已绝食多日,又经严刑拷打,身子羸弱,现在估计已经睡下了。”
这话刚说完,稻草上躺着的岳飞便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那个捉拿他归案的杨沂中,不禁悚然一惊,再向后看,正是官家赵禅。
岳飞起身就要行礼,却被赵禅按住了。
赵禅只觉得如鲠在喉,只是这一眼,他便敢断定,面前这岳飞,绝对不是一个反贼。
岳飞虽然遍体鳞伤,几日未进水米,但身躯依然挺得笔直,就像松柏一样。
赵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二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