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切照旧。
但不知何处,《宋金和议》的内容不胫而走,传遍了临安城。
临安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甚至于贩夫走卒也在聊和议的内容。
百姓们不敢明说,但私下里都在唾骂着秦桧一党。
有胆子大的,还敢暗戳戳地讽刺当今官家,说他暗昧不堪,说他耳聋眼花,还有说他有北齐之风的。
要不怎么说读书人的嘴巴毒呢,这一句北齐之风,杀伤力对于古代皇帝那可是惊人的。
杨沂中当然读过书,他想去搜捕那些暗讽官家的人,但是被赵禅止住了。
首先,他不知道北齐是什么,不知道类人群星的故事;其次,他对于这些东西也不在乎,唾面自干是他的优良品德;最后,他觉得大汉不应该因言获罪。
杨沂中好心提醒官家,说咱是大宋。
赵禅瞪了他一眼,宋不是汉人的宋?杨沂中这才闭嘴。
算了,反正是你们老赵家的天下,明天你把国号改成汉都行。
第三天,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当朝抗辩,与万俟卨都快上全武行了,为的就是给岳飞申冤;宗正卿赵士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并且拎着笏板砸了万俟卨的脑袋一下。
赵禅在上面冷眼旁观,看着秦桧以“君前失仪”的罪名将他们捉拿下狱。
“官家,这都是岳飞一党。”秦桧振振有词。
因为赵构多年来的放任,再加上赵禅前段时间的信重,秦桧已然在朝中一手遮天。
哪怕是当年的蔡京,都不如他权势滔天。
赵禅拍着秦桧的肩膀,表示卿为国操劳,当真辛苦。也不光嘴上说,又赏下金银无数。
秦桧喜滋滋地去了,他临出宫殿时回头又看了一眼,赵禅的眼中依旧是清澈的愚蠢。
他的心中止不住地得意,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之前的都是错觉,看来官家当初并不是试探,而是担忧这口黑锅到底让谁来背。
待到秦桧彻底走远以后,赵禅看向了一脸诉说欲的杨沂中,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想说话了,别憋着,有话赶紧说。
杨沂中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官家要小心秦桧。
赵禅笑笑,说朕省得。
他当然省得,前世无论相父想收拾谁,都要征求自己的意见而后再处理;而面前这个秦桧呢?先处理再报告,甚至不需要请示,直接就把人家打上奸佞的标签。
阿斗虽然爱玩,但他不糊涂,也不是傻子。
十一月的江南,寒风仍旧刺骨。
赵禅望着天,不由得紧紧身上的衣服。
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我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问杨沂中,杨沂中只说不敢;问吴贵妃,吴贵妃说秦桧。
但赵禅不愿意相信那个善解人意的秦桧竟然是奸臣,不然的话,以后谁还带他一起吃一起玩儿?
又问了一遍杨沂中,赵禅只是随口一问,也没指望杨沂中能给他出什么主意。
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杨沂中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