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孔子庙,除了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之外,其它的孔子庙,其实是古代的学校,也就是学庙,属于官办学堂。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庙其实是学校,所以清朝末期变法维新之时,有人建议把孔子抬出来,算作中国的教主,以期和基督教对抗,还主张开放文庙。
殊不知,中华本无孔子庙,不过是学庙当中祭祀着孔子而已。
庙宇当然可以开放,学堂怎么开放呢?清华大学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你能随便进吗?
由此可见,古代的官办学堂一直以来都形同虚设,大部份人都不知道,文庙其实是国家办的学校。
到了唐至五代时期,兴起了一种民间学堂,宋朝时候,开始进入鼎盛期,也就是书院。
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皆起于北宋,算是为华夏古代教育事业,注入了一道新鲜血液。
民办书院的方式有三种:
一:由道德学问高者,筹集创办。
二、研究学问的读书人共同集资创办。
三、有权有势者出资创办。
书院所传授的学问,与官办学堂的学问,是不一样的,
官办学堂传授的学问,是出于国家需要,对国家有利的理论,政治色彩较浓。
民办学院则更为灵活,代表着对新兴事物的追求,开辟创新。
随着宋朝之后科举制度渐趋完善,学院基本代替了官办学堂的地位,所以孔子庙其实是学堂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官办学堂已经不是主流了。
杨铭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兴办学堂,为国举才那么唯一的方式,就是民间筹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