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血淋淋。
韩僧寿见说不动自己外甥,也不好再劝了,毕竟他知道自己这个外甥极有主见,又非常谨慎持重,已经是青出于蓝了。
大营议事,一直持续了很多天,这期间,李靖会亲往每一座营房激励卫士,订立赏罚标准。
当兵,是卖命,卖命是为了钱,伱的赏罚制度不说清楚,大家心里没个底,有了底,玩命的时候也就有了彪悍劲。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靖带着三个慰抚使前往东宫,既是陈述作战方案,也是道别,还是让杨铭敲打这三个人。
“陛下有言,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杨铭看着那三个人道:“但我还是建议,见到敌军请降使,直接杀了。”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皇帝给他们下的是圣旨,而太子这叫暗授机宜,两个都不能不听,但两个都得照顾,那么就简单了。
我没见到敌军的请降使者啊?
这就是李靖的事了,扯白旗过来的一律杀掉,那么这三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看见。
“事关重大,我倾举国之力征讨,劳师动众,你想降?由不得你,”杨铭加重语气道:“别人的几路,我管不着,但是你们三个,为我所看中,当慎重为之。”
宇文静礼率先点头道:“殿下放心,臣当不负所托。”
剩下两个也连忙附和。
当爹的要受降,儿子不受,这是人家父子俩的事,我们居中权衡就好,不掺和。
除此之外,杨广同志还有一个骚操作: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勿得专擅。
这句话,二十四路总管,已经提前都收到了,一个比一个懵逼。
皇帝的意思是说,你们前面怎么打,得先报告给我,我通过了,你们才能打,不准自行决断。
这尼玛是最骚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一来一回给你汇报,多好的战机也延误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杨广打算打下辽东之后,亲自坐镇辽东城指挥大军,他觉得,辽东距离平壤不算太远,所以他完全可以统筹大军。
是的,辽东距离平壤,只有七百里,但那是直线距离。
你去平壤是走直线吗?弯弯绕绕早就上千里了。
李靖自打收到这条旨意后,差点没吐血。
而负责于军中给皇帝传递军情的,就是慰抚使,所以这三个人,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们要是乱来,这仗没法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