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启程(2/5)

“可我看不惯他胳膊肘子往外拐。兵部可是您管的,他却向着李廷芳!那李廷芳有什么好的,不过只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而已,那呆子竟然还真信了。”

张崇明反问:“你指望他能有多聪明的脑袋?”

也是,冯慨之这么一想,忽然就不气了,为了一个呆子气坏了身体不值得。

他愿意跟谁好就跟谁好,还以为他们稀罕不成?

话锋一转,冯慨之又提到了萧瑾:“今日小皇帝提到的科举似乎有点意思,那道圣旨若是明儿发出去了,定能讨好天下的读书人跟商户。这回他做事倒显得有些急智,看来是被攻外头的那些流言蜚语给吓怕了,不得已才憋出了这么一个法子。就是不知这办法是他自己想的,还是别人给他支的招,倒是挺好用。”

不怪冯慨之觉得这只是一个权宜之策,实在是他从来没想到萧瑾是真想用科举取代恩荫入仕。

萧瑾早就看这个选官制都不爽了,这里没有唐朝,自然也没有科举制。如今夏国的选官制度还是门荫制和流外入流。所谓的门荫,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而流外入流,大意是指未被编入正式官职,如低级办事员、专门的技艺人才如隶书手、楷书手等,在任满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铨选,进入流内。能在萧瑾眼前晃动的,大多是靠门荫上来的,朝中百官大多出身世家大族,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官衔也被他们所把控。

萧瑾如今想做的,就是彻底将这些人打压下去,再扶持一部分人上来,让整个社会阶层得以充分的流动。

但是这些念头暂时还不能表露出来,更甚至,就连下令科考也是这么模棱两可地给出一道圣旨,并不敢一次拱起太多的火。

也正因为萧瑾的小心,才没有被冯慨之看出端倪。

冯慨之只是单纯感慨萧瑾行事太滑不溜手了:“依我看,小皇帝这回是真想要做出点政绩了。这又是下令科考,又是要亲自赈灾的,真是能闹腾。”

张崇明嘴角朝下,尽显轻蔑:“他能不能做出政绩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夏国气数已尽,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说起这个,冯慨之靠近了些,神神叨叨:“丞相,那个老道的话真有那么神吗?”

张崇明警告:“是真人。”

“……行吧,那真人果真这么有本事么?我瞧着小皇帝每日容光焕发,精神好着呢,可一点没有亡国之君的样子。”

能吃能喝,能跑能跳,还有劲儿找他的茬讽刺他呢。

这话,让张崇明也深思起来,似乎新皇这段时间确实有些不一样,大概是先皇驾崩,他自己也渐渐想要立起来。不过,他很快又打消了顾虑:“张真人是何等人物?他既开了口便不会有错。早些年我命里有一劫数,多亏了他才逢凶化吉。真人也是看一下我跟他有些缘法,这才点拨了我一句。夏国必亡,且亡于齐。如今我又查到齐国那边似有异动,估计这句话得应在今年年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