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常住人口只有7万人,电影节期间会吸引至少6万名电影界专业人士和20万名游客,当地旅馆在半年前就会被预订一空,餐饮行业、旅游产品等也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在举办电影节的11天内,戛纳国际电影节可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高达数亿欧元,间接经济价值可能上10亿欧元;其间还会制造3000个就业机会,回报远超成本,短短10几天,就可以使一些商家赚够一年的钱。
走在戛纳街头,罗南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哪里都能听到完全不懂的奇怪语言,到处是议论电影的声音,当听到哪里有一部出色影片上映的时候,会像浪潮一般蜂拥而去。
不管组委会方面如何敛财造血,不管电影节背后隐藏的商业元素,现在的戛纳只属于电影。
当然,罗南不会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短短两天的时间,他接连看了七部展映电影。
这些基本都是欧洲电影,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欧洲电影在北美这个非常封闭和排斥的电影市场上,受众稍微多一点。
但罗南看过之后最大的感受不是电影有多少商业价值,而是像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一样,欧洲电影一言不合就脱光光。
有些尺度比北美的nc-**多了,甚至镜头中还有赤果果的某些不可描述的器官的特写。
欧洲的电影艺术,与男女之间那点事永远都纠葛在一起。
也不怪乎很多人说欧洲电影的整体格局很小。
罗南大致有印象,前世一部《爱恋3d》凭借其惊人的大尺度**内容及3d的放映制式,成功的刷新了大众对戛纳电影节的三观;在戛纳首映当天,更是因入场人数太多而推迟30分钟放映,可谓一票难求,排队进场的队伍甚至比高峰时段的纽约地铁还要拥挤。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戛纳电影节的参展影片尺度也一年比一年大。
同性恋、双性恋、**、……这都不是事,有些戛纳电影节特供的“小huáng • piàn”内,直接全程wú • mǎ直播女性生孩子的场景,简直是无人能敌上天飞的节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