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专门的学者,别说说出秦汉距今年具体有多少年了,就连太祖高皇帝登基距今具体多少年,他们一时之间都是说不上来的。
“普通百姓很难弄清楚什么时候闰月,什么时候调整大小月。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在日历上也是来回横移,而不是固定在某几天。
“百姓要知道节日和节气只能去查皇历。
“在古典时代这是能够增强朝廷的权威的,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我的想法就是把阴阳历拆开,太阳历和太阴历同时使用,但是分开计算和校对。
“太阳历既然是太阳历,就以年作为为历法的核心。
“同时不再使用月份作为下一级的计算节点,反正太阳历的月根本对不上月相。
“我们直接把太阳历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三十六个‘旬’。
“一旬十天,九旬就是九十天,基本就是一个季度。
“所以每过九旬后单列出来一天,作为朝廷强制性的季节休沐假日。
“这个公共假日可以放在近似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四天,用以区分四个季度。
“这一天直接就叫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全都单列出来。
“太阳历的一年的开端就用春日。
“这四天,不使用精准的对位天文上的准确的四个节气的时间,因为那是无法完全固定的。
“而是放在最接近的固定的一天,让它大部分年份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重合,剩下的也都只是错开一两天的时间,除了专门的天文和历法相关研究人员之外,普通可以直接将这四天视为固定的四个节气的事件,方便普通人日常计算使用。
“我们可以将这四天也都视为一旬,把序号插入三十六旬之中去。
“在皇历上的位置,也可以单独占一旬的空间。
“例如春日为第一旬,然后是第二旬的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十旬第十天。
“然后以夏日为第十一旬,秋日为第二十一旬,冬日为第三十一旬,依次排列。
“过年前的除夕日,再单列出来一天,这一天就叫除夕日,可以在皇历上标为第四十一旬。
“这样三十六旬的三百六十天,加上四个季节日,一个除夕日,正好三百六十五天。
“每两个季节之间都隔开一天,每两年之间再额外隔开一天。
“然后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两个闰年之间再额外隔开一天,闰年全年三百六十六天。
“再每过一百二十八年,这个本来应该是闰年的年份单独不闰。
“再每过八万六千四百年,这个不闰的闰年再闰一次。
“这个闰年方案,是按照钦天监的最新的观测核算成果配置的。
“比西历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方案要更准确和简便。
“循环八万六千四百年的误差,才相当于他们四百年的误差。
“八万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面,相差一天的事件,我们已经可以直接把它忽略了。
“然后,所有的年份和旬以及日的序号,都不再使用天干地支循环。
“直接用具体的数字来标注,方便普通人说明和计算。
“纪年数字,可以从秦皇扫liù • hé,再次一统天下的那一年开始。
“这个日期,是神州历史上最为重要,同时也已经能够精确到日的历史事件。
“用这一年作为皇历元年,或者公历元年、公元元年。
“这一年以前的年份,称皇帝前多少年,或者公元前多少年,类似西历的划分方法。
“只不过我们这个皇历元年和公元元年的是真的可以精准到年和天的。
“西历那个耶稣诞辰其实是牵强附会的……
“这样折算起来,今年就是皇帝历二零三六年,或者说公历二零三六年。
“同时,再以公历重新修订史教学用的,以公历的数字编号来标注主要历史事件的事件。
“方便学生直观的了解某些时代的时间长短,感受某两个事件之间的差了多少年。
“以后朝廷的公务和工厂的产品生产日期,以某某年某某旬某日来标注日期。
“至于太阴历,就以月为历法的核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