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可是知道,在建筑技术成熟之后,摩天大楼的高度刷新速度是非常快的。
美国的帝国大厦也就维持了四十年的世界第一。
这中间还有世界大战的影响。
而新的大殿建成之后,就不可能随便拆迁重修了,早晚要被别人超过。
现在两百米算高,以后可能就排不上号了,四百米乃至六百米的东西会不断造出来。
除非全世界都没有外国人,都按照大明的命令,都不去建设更高的大楼。
与此同时,那些刷新摩天大楼高度的成员,基本都是写字楼。
这跟自己准备当仪式性建筑的目标是不同的。
他们的大楼是能赚钱的,自己的大殿不仅不赚钱,还要花大钱持续维护。
就像是教堂一样。
西班牙有个圣家族教堂,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初,修了一百多年没修完。
朱靖垣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朱仲梁又伸手补上了几句:
“你要修个更高的大楼,在以前本来应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但是现在民间的舆论……多半会支持甚至期待。
“就是因为,朝廷的正殿高度,就是民间建筑高度的上限,有这么个潜规则在。
“你只规划两百米的新大殿,不提同时要限制民间楼房高度的事情,那民间有想法的商人和贵族多半都是喜闻乐见的。
“而且,这件事情本身的影响,肯定也能抵消或者掩盖其他改革的影响。
“可以在新大殿落成的同时,出台民间的楼房高度限令。
“根据民间的舆论和官僚们反应,逐步放开到预定的民间楼房高度限制。
“只要不急躁也不硬来,应该能够正常办的成。
“至于还都应天府的事情,可以打着南巡的名义去应天府,但是到了之后就不回去了。
“后续就是慢慢把实际的行政中心转过来了。
“这其中肯定也会有拉扯,但没有什么无法解决的事情。
“所以我和你爹就不管了,到时候你自己去折腾吧,正好也算是个锻炼。
“到时候真的搞不定,再让你爹帮忙也不迟……”
朱靖垣听着朱仲梁的分析,稍微考虑了一下也觉得有道理:
“还是爷爷经验丰富……”
朱靖垣这句话刚说完,朱仲梁就再次开口了:
“对了,还有修历的事情。
“从崇祯朝到仁武朝,咱们大明已经修过一轮历法了。
“世祖他老人家在威庙老爷的崇祯历书的基础上,又继续精校了一番。
“关键是,制定了定期修历,调整和消除误差的规矩。
“到目前为止,虽然积累了一些误差,但也都在按照计划不断校正。
“除非你设想的这个历法……过于颠覆传统,否则没必要专门提修历这件事情。
“按照我对你小子的理解,你这个历法不可能是在传统形式上修修补补。
“所以你到底准备怎么修?”
朱靖垣直接点头说:
“我的想法……确实可能是稍微有点颠覆性的。
“我们现行的历法,其实是阴阳合历,要兼顾太阴历和太阳历的准确。
“这就和咱们的紫禁城一样,既是皇室的家也是朝廷的象征。
“两边兼顾的结果就是两边都做不是很好。
“现行历书虽然已经很精确了,但是日常使用起来仍然颇为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