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草根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印染(4/4)

“就我现在联系的洋买办,就不下五个国家。”

“这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报价实在是有些虚高了。”

“我厂子里请了一个留学归来的大学生,学的就是机械纺织这个专业的。”

“他曾经在国外的厂子里做过调查,加上运费,他们的溢价也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这是趴在我们中国人的身上吸我们的血汗钱呢。”

“我觉得我们应该琢磨出一个主意,让他们自己先斗起来,把这笔溢价往下压制一下。”

“不说百分之十或者是二十吧,我觉得百分之三十还是可行的。”

那这百分之三十的溢价其实都已经是赚的盆满锅满了的。

一条半自动化的生产线,基础的采购价格在4000-5000大洋左右。

而它的成本可能也只有2800-3500元的大洋。

若是能将其中的利润进行对半的压缩,就意味着他们这十套生产线路的采购款,将会节省出6000-7500块的大洋。

这等同于一个全新的厂房的厂体结构,亦或者是两套新的生产线的采购价格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邵年时与陈介夫,不介意扩大一下对外的宣传与影响力。

而他们在讨论这个场子的基建问题的基础上,也对今后的经营方向与方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作为一个技术行家的陈介夫,也很自傲自己的经营手段的。

但是在与邵年时碰过了之后,才发现这个年轻的小子,有着比他更为大胆,以及更加深厚的野望。

在他们承建的这个印染厂的基础之上,邵年时只针对销售手段发言。

原本只打算做初步接触的邵年时,在见到了陈介夫本人了之后,就改变了原本的打算,打算在青城待到新学年开学之后,不,如果事情有需要的话,他可能还要跟学校多请几个月的假才行了。

也多亏了学分制的升学方式,让邵年时避免了因为缺课而带来的麻烦。

他只要在考试的时候能够顺利的取得C+以上的成绩,就足可以修到毕业升学所需要的学分了。

这才是让他继续留在青城的底气。

毕竟对于纺织这一行业来说,他也只能算是一个外行人罢了。

他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研究青城,乃至于中国的纺织行当的市场。

从小范围小规模下手,测试一下青城大华纺织厂以及中国染料厂的核心竞争里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