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采和视若不见,依然平静地说:“我大师兄听见东西就在他身上,唯恐损坏,上前一步,就要伸手去接。石天清从包裹中抽回手,却是空空如也。我大师兄正待开口,便见一团黄雾轰然炸开。这是贵派的灵丹妙药,霸道之极,我大师兄不能抵挡,顿时软倒在地。我们急忙捂住口鼻,一边搀扶大师兄,一边向石天清袭去,想抓住他替大师兄解毒。情急之下,出招也没讲究甚么轻重。八师弟一招‘宿鸟惊霜’,刺中了他的左肩。我的铜蜻蜓,也击破了他的胸口。若说围攻,倒也确有此事。只是贵派迷香太过厉害,三五招之后,我们脑中也渐渐眩晕,只得任其逃去。”
南海派弟子个个默然无语,神气都极为怪异,实不愿相信平日仁厚正直、豪爽大方的大师哥,竟是个被人捉贼拿赃的武林败类。
石免离忽然问道:“跟你们交手那个人,是甚么装扮,用甚么兵刃?”
杨采和回忆道:“他年纪大概二十一二岁,穿的衣服跟你们一样,衣上绣着一支紫竹。使的兵器是一把龙头金的禅杖,杖头上有九枚玉环。”
石免离听到后一句,全身一颤,颤抖道:“是……是他。”衣饰或能作假,这柄金雕玉刻、价值千金的禅杖却是再也错不了的。
石净光亦是难以置信,嘴唇开合几下,才道:“天清……石天清他一贯心地慈善,行事分明。这……怎么会?”
杨采和微微低头,似在考虑甚么。周默在旁叹息一声,道:“你告诉他们罢。”
南海派弟子听这口吻,竟似石天清的恶事还没做到头,还有更难以启齿之事。自觉羞耻,只盼杨采和就此住嘴不说。
杨采和对他们的期待全然无视,稍一迟疑,便开口道:“我们暗中打听多日,才知道贵……才知道石天清盗取的两件东西,已进献到……江苏按察使王斯远手上。这姓王的是个声名狼藉的宪官,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他有个多年的知交,二人师出同门,如胶似漆。此人名声更恶,便是那天下兵马大元帅黄惟松了。”
众人一听黄惟松三个字,不禁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脸上表情各异,厌恶恐惧,不一而足。
朱靖在长草之中,听庙中剧情急转直下,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此时听到石天清盗宝向黄惟松党羽献媚,不禁也皱起了眉头。那黄惟松身为南朝第一武将gāo • guān,性子凶残暴戾,手段极其狠辣。一旦士兵惰怠犯事,量刑唯恐不重,处罚唯恐不狠,何尝有一些宽柔仁厚?比仇雠尚且不如。南朝百万官兵,无不对之切齿痛恨,暗地呼为“黄老虎”。当朝太师文僖素有清名,曾劝他“养之以德”,却被他用象笏打落了一枚牙齿。文太师推行“戍兵法”,让士兵以三年为一期,轮换更迭。官兵们久在边疆,早就盼望与亲人完聚,闻听此法,无不热泪盈眶,盛赞朝廷体恤。黄惟松却全力抨击,纠同弹劾,最后竟然阳奉阴违,使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枢密院军国吕师阳,一个脾气温和的老好人,常被他当面讥嘲年老体弱,让他趁早告老还乡,以便他自家党羽上位。这怎么能够让他得逞呢?以他的骄横无德、嚣张气焰,要是握住了这道虎符,岂不是一定会造反吗!朝廷上下,真是为此操碎了心,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百姓之中,亦为他做尽了祭文、传记、诗赋、歌谣,明嘲暗讽,显露了升斗小民非比寻常的智慧与才华。又做“鬼虎相啖,海晏河清”图,家家悬挂高堂。虎是黄惟松,鬼则是北草原的shā • rén鬼王御剑天荒了。人人只望这位敌国大将能与黄惟松痛痛快快干上一仗,最好两败俱伤,就此天下太平。可惜美梦总是不能如愿,只好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忽然一声冷笑,却是身边御剑所发。朱靖心中奇怪,不知他为何发笑。
杨采和提到黄惟松的名字,也顿了顿,才道:“姓王的一拿到这两件东西,便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来到这宣州城中。原来他也不是自己贪图,却是用来送人的。这收礼的人,便是江南织造府主监司钱雅和了。”
石净光忽道:“不对。天下宝物多矣,以天清家财力之雄阔,无论甚么稀罕物事,得来都易如反掌。他既然是为了替人送礼,何必独取一物?贵派的镇派之宝,想来也是刀剑之属。官府里的人如何能好这一口?”
杨采和微微摇头,道:“不。这‘鹤鸣秋月’、‘凤舞春山’……”忽然心中一凛,闭嘴不语。
周默却接口道:“……不是刀剑,是两件乐器。”
石净光奇道:“乐器?”
周默点了点头,便不再开口。杨采和道:“钱雅和喜好歌乐,江南无人不知。姓王的这份礼物,是摸准了他的心意去的。钱雅和一见之下,爱不释手。直到昨晚你们……我们离开客栈,他还在钱府的弦歌雅意楼当座上宾。”
石净光急问:“那石天清可在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