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兵诧异:“那你问报酬做什么?”
吕冬算看出来了,这家伙就一直性子,也不尴尬,端起杯子,说道:“今天认识你们挺高兴,我敬两位。”
方燕端起杯子,喝了口健力宝,越发感觉这少年与她想的不太一样。
做记者的都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又跟吕冬说了一句,方燕决定不管吕冬同意不同意,她都会推动这事见报。
当然,因为涉及到公交和派出所等方方面面,过审并不容易。
杜小兵很热情,专门给吕冬和方燕留了呼机号,告诉吕冬九月份体育学院就搬到新建的大学城,让吕冬一定打呼机,带他游览青照,尤其想看看吕冬抓虫子的地方。
方燕给两人留了手机号,也要了吕冬的联系地址,真要有事能联系上。
杜小兵去结账,方燕想到生活这两个沉甸甸的字,对吕冬说道:“我管社会时事,你有新闻线索,可以打我电话,有奖征集。”
吕冬看着名片,真想到一件事。
但杜小兵还在,不太好说。
结完账,三人出了春江饭店,杜小兵要去办事,先走了。
方燕也准备走,报社那还一摊子事。
吕冬却喊住了她:“方记者,我前两天碰见个事,挺奇怪,想不通,你帮参谋一下?看有没新闻价值?”
方燕瞥眼杜小兵离开的身影,有所明悟,指了指前面:“去那边聊。”
前方人行道明显变宽,枝叶繁茂的法桐树下,安置着张圆形石桌,周围放了四个石头凳子,因为中午较热,这会没人。
来到石桌前,方燕抽出纸巾,给吕冬一张,又拿另一张擦过凳子,这才坐下:“什么事?”
通过吃饭时的一番接触,她不再把吕冬当成一个普通少年。
吕冬斟酌了下内容,有选择说道:“前几天,我打渔时,从河里捞上一个小碟子,拿去舜山文化市场卖,碰到一个古董拍卖公司搞免费鉴定,我就进去看了看,他们说碟子值35万,但上拍卖需要先交2000块钱前期运作费用……”
听到这话,方燕先是觉得吕冬幸运,打渔能遇到古董,接着又意识到哪里不对。
除去卖掉白瓷小碟挣到1000块钱的部分,吕冬将在正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所见所闻,大体上描述了一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