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第二十一章 两个时空的历史(2/4)

海天、海圻两舰为英国公司承建,标准排水量4300吨,满载排水量4515吨。

海容、海筹、海琛三舰为德国公司承建,标准排水量2680吨,满载排水量2950吨。

“五海”作为十八世纪末期的防护巡洋舰,正好遇上列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到了一战时代就已经完全落伍了。

到了二战时期更加不是新时代海军的对手,除了早年触礁沉没的海天外,四海都在江阴海战前直接自沉长江以阻塞航道。

肇和、应瑞两舰,是清政府被销号前,从国外订购的最后两艘大型军舰,应瑞排水量2460吨,肇和号2750吨。

两姐妹的订购的时间是1909年,到了1910年又加了一艘飞鸿号,本来计划分期付款接船,结果船还没造完,大清就没了。

最后是民国用国债抵押打白条,在1913年把应瑞、肇和两舰接回了国,飞鸿号则实在要不起了,被船厂转卖给了希腊海军。

这两艘一战前的老式训练用防护巡洋舰,在二战时代根本不具备多少实际战斗力,正式开战后不久就接连被击沉。

肇和号在1937年9月21被日军飞机炸沉在虎门要塞附近,应瑞号在10月23被日军飞机炸沉在安徽采石矶附近江面。

逸仙号,名为巡洋舰,实际上是在内河炮艇基础上放大而来,排水量只有1650吨,只是因为安装了两门轻巡级别的舰炮,所以被称之为巡洋舰。

但是即便如此,它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海军中,却仍然是能够排到第三的位置上。

因为除了逸仙、平海、宁海这三舰之外,当时中国海军剩余的大型军舰,基本都是从“大清国”时代传下来的,所以作为新舰的逸仙就是理所当然的主力,就跟宁海、平海一起,参与了江阴海战。

最终,逸仙在战场上被日军飞机击沉,又被其打捞起来作为训练舰使用,日本战败投降后重新修复,归还民国海军。

宁海、平海两舰,是民国政府向日本订购的,宁海由日本建造,平海由日本提供图纸和装备,在国内建造完成的。

标准排水量2500吨,满载排水量3000吨,江阴海战中被日军沉没,后被日本打捞复用,1944年在菲律宾被美军击沉。

丹阳舰原名雪风,原为旧日本帝国海军阳炎级驱逐舰八号舰,标准排水量2000吨,满载排水量2490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