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

第30章 而至(4/4)

而见到这一幕,身为宣军主帅的秦彦心中却是再无任何的侥幸之理了。因为像是这种通常用以攻城,或是在守城时摧毁敌方器械的车弩;可不是那么容易就随便部署到位的;而是需要事先地规划阵地和校准射界范围,也就是说敌军已经算好了本军必然出现的迎击战场。

“准头还是不行啊。”

然后,淮扬军后阵的一辆望台高车上,作为观战主将的高明却是微微叹气道:原本这些车弩齐射是对准了敌军中军大纛和将旗所在的大致方向,结果放射出去的大矢却是参差不齐的落点不一,差不多散布在了一个空隙很大的范围之内。

毕竟,这些攻城器械顾名思义,就是拿来攻击城池这种体积巨大也不会躲避的固定目标;自然有足够的亢余来慢慢调校。但是用在野战中攻击对敌的军阵就难免充满了某种玄学概率,而更多是削弱敌军士气、打乱敌军阵型的威慑作用了。

当然了对于高明而言;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位秦观察迟早会来打淮南的秋风,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已知短期历史线的优势,早早布置好眼线和探哨再布下重兵,给对方一个半渡而击的“大大惊喜”,那也实在白瞎穿越者的先知先觉之能了。

而且既然已经动手就要全力以赴做得彻底一点,这样才能在历史线上碾压过来的车轮,彻底偏离高明所知的那个轨道之前,一鼓作气的为自己所在的势力谋取到最大的利益和效果。正所谓是《孙子兵法.名篇》云:“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当然了,也因为是高明初步掌握了扬州之后,第一次出动和统合三万以上人马的大规模决战。所以高明也没有玩什么花巧和名目;直接让相继赶来会合的各路人马,在这必经之地预先布好阵势,以相对优势兵力和最习惯的正面阵战,毫无取巧地三面平a过去就好。

因此,远远看起来就是海蓝色基调的淮扬军,在三面合围之下缓缓不断的挤压和侵蚀着,被局限在江边而无法展开阵型和间距,以红褐色为色调的宣州军。其中许多士卒甚至连器械都没有配齐;因为他们的装备大都还在靠岸的那些渡船上等待装卸呢。

:等等,为毛留言那么少,我的剧情都让人没有兴趣讨论了吗?

郑州加油,人民子弟兵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