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尧不是不想压价,而是压不下去了。
从开春起,各地就闹起了粮荒,官府一直压制着价格不让涨的过快。
可是今年苏常松一带大旱,眼看下个月就该收早稻了,地里的稻子却是大部分都绝收了,即使有的有产量,估计也减了半数以上。
京城的米,靠的都是江南的漕粮,粮商们对此最为敏感。
“扬帆,外面情况如何了?”他喊来人问。
扬帆进来回道:“少爷,米价五百文一斗,高师爷已经请了几家粮店的大掌柜,正在茶楼。”
“嗯,和曹捕头他们交代好,一定不能发生抢买的事。”林修尧交代道,如今,米价控制在六百文以下这个价位正好,再高,容易出事。
“是。”扬帆退下。
林修尧奇怪,这次粮价消息怎么比以往传的都快。
……
皇宫内,宣德帝亦在问这个问题。
户部刘尚书回道:“陛下,这背后定是有人推波助澜。
耽误之急,除了派人到江南去主持大局,还有就是北方新收夏粮小麦,常平仓此次须得出手调高收购价。”
宣德帝虎目一列扫,看向众位大臣,“你们以为呢?”
“臣附议。”杨学士杨奇出列。
“臣附议。”吏部尚书亦附。
余下几位尽皆附议,而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姚则是道:“陛下,边关应加强防范。”
宣德帝颌首,道:“着令各边关守将,务必加强戒备。”
“是。”
礼部尚书又奏道:“陛下,京城附近,今年也略有干旱,理应早做准备。
防止端午后,暑天过于醒热。”
“着令惠民药局,备好一应药品。”宣德帝道:“谁去江南合适?”
问题一出,几位大臣就开始举荐,最终,吏部尚书举荐之人被派往江南。
等到皇帝与太子两人回了书房时,宣德帝问道:“是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