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被卖原女主以后

44、第四十四章(2/5)

几个人是周攻玉买回来的,他的眼光安琳琅自然是信得过。先将人跟名字名对上了号儿,安琳琅就带着几个人再仔细了解一下食肆。食肆的布局其实一眼就能看得清,毕竟不大。后面的事情吩咐下去,大家各司其职便好。安琳琅让他们下去做事儿,她收拾收拾预备出去一趟。

地窖里的存货用得差不多了,桂花婶子的事儿一出,方家老夫妻俩如今也没有那个心思收菜送来食肆。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也不能一昧地沉湎,日子还是得继续。

两个月的生意做下来,他们也算摸清楚西风食肆要运营下去该怎么调整。

武原镇确实是个马车拉来的小镇,但商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之所以东西运送到中原能卖出天价,就是因为太少。物以稀为贵。况且去西域的路途遥远,往返要两个月。一年才十二个月。

粗略一算,其实也能明白。从中原前往西域的商队不会超过一百支,每支商队人数二十人到三十人不等。换言之,一次途径武原镇的商旅客流量,至多不过三千人。去一次得两三个月,哪怕商队全年不休的跑西域,也就只能跑五次。总共算下来,才不过一万五千人次左右。

这是安琳琅基于最大客流量的基础算出来的数字。而武原镇上有九家供商旅打尖住店的食肆或客栈。均分的话,西风食肆能分到差不多一千六百人次。这还是没算不愿在武原镇停留的商旅。若是扣除这一部分,保守估计,还达不到一千六百人次。

当然,西风食肆菜色的质量,入住率不可能在均分。但这对于安琳琅来说,还是太少了。她想攒足去县城开食肆的本钱得猴年马月。原本做菜的方式得做出调整,要将当地居民也纳入到敛财对象范围之内。

安琳琅决定改装食肆,单独设一个对外的窗口做小吃。是镇子上百姓能掏出银子买得起的小吃食。

小吃能在后世风靡全国,味道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刁钻的口味渐渐改良出来的。那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一种,会不会被当地人接受这事儿她一点不担心。种花家的手艺在哪里都是能闯出一片天的。而安琳琅思索了许久决定做出第一步尝试的小吃食就是——酸辣粉。

酸辣粉,材料便宜常见,出餐速度快。价格可以定低,这样武原镇的百姓也能消费得起。安琳琅从来不会小看小吃的敛财能力,做得好的小吃摊永远走在致富的最前端。

不过在致富之前,先把地窖给补齐了。酸菜鱼已经成了西风食肆的招牌,托尸体的福,远近闻名。原本打算过季就将酸菜鱼撤下的安琳琅放弃了这个打算,所以现在有个务必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好吃的酸菜能否持续不断地供给,她需要跟刘厨子谈一谈。

周攻玉不放心她一个人在镇子上走动,武原镇可是拐子盛行。店铺交给做过生意的杜宇管,他理所当然地跟着安琳琅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