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就不一样了。
郑榆乃是黄州刺史,更是郑氏族长。
左龙雀军都指挥使郑晖,乃是郑榆的堂侄;帐内府典军郑兴玄,乃是郑榆的嫡子。
而在削藩战事期间,郑氏有成百上千子弟立下卓越战功,此时已是左右龙雀军的中坚力量。
就在五天前,他们得知韩谦回到叙州,就迫不及待的对湖南行台进行改制。
除了潭王杨元溥继续兼领行台尚书令,沈漾、信昌侯李普继续出任左右丞,还增设行御史台、行枢密院及行台六部。
一方面湖南行台迫切需要形成一个类似小朝廷的完善体系,以便更好的调用湖南八州的资源,甚至能更名正言顺的发函周边的黄鄂郢随等州听从湖南行台的命令行事。
要不然的话,不要说外围州县了,湖南八州的州县官吏调整任命,行台都没有正式的名义进行,所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效率会变得极其低下,甚至会变得混乱。
不过,郑榆、郑畅、韩道铭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则是方便郑榆、郑畅、韩道铭等人到岳阳能直接越过韩谦、郑晖、王琳等潭王府有功绩但资历尚浅的将吏,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占据这些新设的高级官位。
论出身以及论资排位,还是当世被普遍接受的规则。
郑榆、郑畅二人自不用说,韩道铭作为曾出任过池州刺史、吏部侍郎的人物,两个庶子、一个女婿都在湖南八州担任县丞、县尉等低级官职,这次又带上两三百子侄及家兵部曲护送太妃到岳阳,又拥戴潭王,不要说左右丞或行枢密使这样的官位了,由他出任行台吏部丞,不是很名正言顺的事情吗?
谁能说个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