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山内军选择的突破口是织田军中战斗力时高时低,十分另类的泷川一益所部。以泷川一益的那六千北伊势众,很难说能不能扛得住今川义亲以及配下各众的猛攻。
所以织田信长稍微考虑了之后,开始移阵!
待在极乐寺山距离战场太远,不能够及时的兼顾五万五千众的庞大军势。所以他决定向前移动本阵,顺便以自己本队一万人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一线。
穿过茶臼山和松尾山之间的山谷,织田信长的永乐通宝大马标一下子出现在一线大军的身后,先阵各部的气势陡然而生。
把本阵立在一块台地的侧腰之后,织田信长实际开始指挥佐久间信盛、泷川一益和丹羽长秀三支总计人数过一万五的大军。加上织田信长本身的一万多,实际上在应对山内军右翼的重点突破上,织田军动用了接近三倍的力量防堵。
这不算什么高明的战术,人多欺负人少,用车轮战不断地消耗山内军右翼的强力突击。曹刿论战故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山内军再勇猛,也不可能人均永动机高达,一个精壮的汉子,全身披甲持刀抢能打多久?除开极个别的猛男,普通人打半个小时了不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