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进兵河内,就是想等献帝出长安东归的时候接驾,没想到荀彧还能讲出这么一套道理,便更加下定决心。
荀彧言道:“待韩文节书信告白天下,袁绍必会众叛亲离,邺城难保,将军定魏郡而取河内,便可威慑中原,待势而发。”
刘和点头道:“河内傍太行而临大河,地理坚固,又是并州门户之地,得此地进退自如,待将来河北殷实,便可重建洛阳,迎接圣驾,则汉室可兴。”
荀彧目光闪烁,抚须道:“今将军已定并、冀二州,北方大定,边塞稳固,胡人归心,董卓虽死,西凉军必会内乱,关内局势不明,当守河内而专心山东之事。”
“山东么?”刘和微微蹙眉,问道:“先生以为曹操如何?”
“孟德乃枭雄也!”荀彧慨然一叹,“其人心志非小,气量超乎常人,也有匡扶王室之心,只是为人骄狂多疑,若权高位重,恐野心与日俱增,不可任其壮大。”
刘和点头道:“曹孟德在徐州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如今又兵发泰山,恐有图兖州之意,不可不早防之。只是公孙瓒太过偏狭,不去图谋中原,非要来争河北,当先除此人。”
荀彧言道:“公孙瓒有勇无谋,不恤百姓,在青州其实不得人心,只要将军能重创其主力,毕其功于一役,则公孙可破,其部下人心离散,而北方人心早就向慕将军,青州半年可平。”
刘和此时心中大定,又问道:“公达先前因谋杀董卓被下狱,如今董卓已死,受牵连之人自会释放,不知他现在到了何处。”
荀彧言道:“王允设计除掉董卓,把持朝纲,重新任命文武,然此人刚愎自大,公达必不会就任,吾已命人送去家书,不日便可到冀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