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幽州发展起来,只要局势稳定,想必也会有人来避乱,冀州吃肉,幽州跟着喝口汤总还是可以的吧?
这一日正和甄尧商议开设酒楼和粮行的事情,忽然士兵来报,郑玄到了范阳,魏攸他们正在接待,请刘和前去会面。
刘和不禁大喜,上次和卢植商议将郑玄接来,没想到还是被何进先一步下手,竟让州郡官吏胁迫郑玄动身,将他一直送到了洛阳,只能无奈放弃,没想到这么快又来到幽州了。
郑玄如今在士林中的威望比蔡邕还要高,他从四十五岁被禁锢,到了五十八岁才蒙赦令,这十四年时间著书立说,打破了经学的家法,著书几百余万言,已有“郑学”的美誉,逐渐为天下所宗。
何进为对付十常侍拉拢士人,郑玄自然首当其冲,只可惜郑玄看不起何进,终究还是跑到幽州来了,此时连刘和也分不清,到底是卢植的同门之谊还是刘虞的宗亲身份吸引了他。
赶至府衙,便见一位须发灰白的儒雅老者正在上座,宽大的太师椅让他的身形显得愈发消瘦,但整个人的气度却浑然天成,身后还站着两人陪同,一名少年与自己不相上下,另一人三十上下,留着一撮山羊须。
刘和走进大厅,魏攸赶紧介绍,郑玄起身抱拳道:“久闻君侯之名,今日一见,果然英武不凡,真可谓英雄出少年”
刘和上前见礼,问道:“先生何以如此快便到了范阳?”
郑玄长声一叹,抚须摇头道:“老夫隐居十余年,早已不复当年之志,如今能专心著书,将那些经术之解流传后世,便足矣!”
刘和笑道:“先生洪雅高古,不畏权贵,志宣圣范,实为当今之楷模!我已奏请陛下建学宫以修南宫残籍,望先生能相助一二。”
郑玄抚须道:“君侯讨贼取功,却不图利而取典籍,实令老夫敬佩,此来一为拜见师兄叙旧,二来则是看看学宫规格如何。”
刘和明白郑玄这是想眼见为实,大概还是怀疑自己沽名钓誉,虚张声势呢,恐怕和他一样想法的人大有人在,正好可借郑玄之口宣传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