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高翠峰还没带着聘礼回来迎娶王三,庞皇后的密使就到了。历中贵偷偷从应天府溜到了扬子镇,当面向洪涛透露了一个朝堂机密:王安石上书皇帝建议让凉王担任沿江修河制置使。
理由很过硬,春汛以来长江及其支流多处出现水患,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与其事后赈济不如防患于未然。
那为啥偏偏让凉王去呢?王安石提出的理由更充分。第一,淮水大堤是有目共睹的,都水监派人验看之后在奏章上都不由感叹,假如河堤都能修成这样,大宋可保百年不受水患侵袭。
第二,凉王去年曾经给朝廷写了一份有关长江堤坝和水情的条陈,例数了几个比较危险的地方,结果就有两处被不幸言中。
这份报告言辞明确、数据充实,很有前瞻性。同样是都水监的官员看过之后,批复说凉王对长江简直了如指掌,全大宋无出左右。
既然凉王修河堤这么专业、对长江了解的又这么透彻,那干嘛不物尽其用让他多发挥发挥呢。
运河上的船闸已经更换完了一多半,疏通效果非常明显。剩下的船闸可以慢慢换,与长江水患比起来,几座船闸显然要轻很多。
“与其年年治又年年不治,不如交于凉王处置,确保修一处稳妥一处!”这是王安石的观点,同时也获得了满朝文武的赞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