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一听,啥?怪我咯,凭什么啊!吏部不给相应的职务任命,户部自然不能随便发钱。国家的钱又不是户部尚书自己的,想怎么给怎么给,一切出入都要有相应的规则。
吏部尚书叫范纯仁,乃范仲淹之子,一听脏水全扣到自己脑袋上了,立马也急眼了。原本他就是旧党里最看不上王安石的一派,肯定不愿意帮着王安石背黑锅。
当下一推六二五,说不是吏部不愿意工坊的大匠升官,而是王安石不批。人家还不是光说,手里攥着王安石关于这些问题的批示。
这事儿被章惇抓住了,直接告到了皇帝跟前。非说事关国防不可马虎,必须要王安出面解释一下好端端的两座工业基地,怎么才一年出头就被搞成了这幅样子。
王安石能解释吗?真没法解释,他不懂冶炼铸造和机械技术。这玩意又不像种地有迹可循,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他自己还一脑门子官司呢。
皇帝能因此责怪王安石吗,也不能,甚至还得安抚章惇这群借机打击政敌的朝臣。把各工坊的大匠都提拔起来当官员,这不是瞎扯淡嘛。别说王安石不同意,就算两位正相都批了,他这个皇帝也得驳回。
自古以来当官都是士人的特权,要寒窗苦读很多年,还得过了科举考试这一关。谁听说打铁打得好也能步入仕途,哪怕给个小吏干干都不合适,这也太儿戏了。
可问题是不给官职就没法定工资级别,工资不够高就没人愿意留下来。要怪就得怪驸马王诜,谁让他当初给那么高工资的,这不是给后面接手的人挖坑嘛。
不能给官职,也不能给那么高工资,还得让渭桥镇和大名府的工坊恢复生产,这道题可算愁死王安石和皇帝了。
一年以来换了四任主官屁用没有,第五任干脆不接受任命,宁可回家待着也不去上任。大家心里都明白去了也是挨骂的命,累死累活奔波好几个月一点好儿都落不下,搞不好还得成为背锅侠。
这时苏轼又开始出馊主意了,他竟然说让朝廷出面把王诜请回来,接着负责两个工坊区的管理工作。此话一出连皇帝在内一屋子宰相、副宰相和枢密使都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估计心里都在问:你是王诜闺女的老师,不是王诜的老师,你说让人家回来人家就回来?王诜如果是这么好相与的人,还用等你出这个破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