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神宗皇帝很得意,六十多里的运河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得当,从元丰六年正月开工到二月底完工通航,工期只有不到两个月,有点深圳速度的感觉。
至于说调发了近十万厢役和民伕的事儿皇帝自动给过滤了,洪涛也没揪住不放,和皇帝抬杠打脸很不明智。
那神宗皇帝是吃坏了肚子还是睡昏了头,干嘛要在淮水边上开挖一条平行的运河呢?洪涛当时也是这么感觉的,直到沈括去了大名府之后才弄明白,不是大舅哥傻,而是自己无知。
这事儿得从槽船的结构和特性说起,槽船船舷不高,装载货物还多,吃水线离甲板很近,经不起大风浪。它的帆基本就像汽车上铺一块太阳能板,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有和没有都差不多。
宋代的淮水脾气非常不好,河道深水流还急,顺水走勉强凑合,逆流而上海船没问题,但槽船就不成了。
每年都会有一百多艘槽船因为风浪沉没,民间船只更多,河床高度落差比较大的盱眙至楚州河道就是事故多发地段。
神宗皇帝是个钱狠子,黑了心的攒钱北伐,连金锦作坊都停了,能容忍每年白白损失这么多船只和货物吗?肯定不能,于是就把相关官员叫来让他们琢磨个彻底解决办法。
当时有个发运使叫蒋之奇,他听说洪泽镇有个地方官开挖过一段与淮水平行的河道,专门用于行驶槽船,效果很不错。可惜由于经费不足半途而废,干脆就把这个主意献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