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室军、幹鲁朵军,就是辽国皇帝手中的亲军,或者叫中央军。剩下的都是地方军或者叫部族军,是各部族自己的军队。
和中央军相比地方武装的总数很难确定,他们平时就是牧民或者农民,一有战争马上变身成士兵,到底有多少常备军、多少预备役,估计得去问辽国北院枢密使才成。
不过沈括也说了,以前每次辽国南下兵力很少有超过十万的,这里的兵力指正兵,要是把辅兵全算上的话基本就是乘以三。
在契丹的军制中,洪涛仿佛看到了清朝的八旗制度。皇族指挥其中一两个旗,皇后一族再来一两个旗,剩余的归本族贵族统领。
在满八旗之外还有蒙古八旗、汉八旗,这些相当于辽国的部族军,不归皇族直接统属,但得听命令。只是契丹人的这种制度还没有八旗制度那么严密规整,算游牧民族特色制度的雏形吧。
辽国的兵役制度和西夏几乎一模一样,契丹人十五岁到五十岁之内都是兵源。一家要出两个正兵,每个正兵自己备三匹马,还有打草谷、守铺营的家丁各一名。
这里的家丁就是各族奴隶,平时负责放牧耕种,没有任何财产,连命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家要去参军打仗了,还得带上他们跟着当辅兵。
在兵种上辽国没有西夏全面,他们主要还是以骑兵为主,只有渤海国和幽州汉军里有步兵,另外还有一些弩手和水军。
至于武器装备,辽军多为骑兵,角弓就是主要武器,配以铁骨朵、铁刀、铁长剑。甲胄多为唐制的鱼鳞甲和山纹甲,但不是大范围装备。
鹰军、铁鹞军和铁林军是纯粹的重装骑兵,其它部队会装备一部分,比如只有胸甲、头盔是金属的,其它部位以皮甲为主。
“听起来契丹骑兵与西夏骑兵无异,师承一脉耳。”最后是关于辽**队作战模式的探讨,在这一点上洪涛稍微有点发言权了,好歹也面对过西夏的精锐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