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原因一目了然。城墙的主体已经有了大致轮廓,假如能在冬天赶一赶工,明年开春的时这座大型军寨就能投入使用。
再经过一两个月的储备,到了夏天西夏的军队就能以此为补给站和兵营,向几十里外的湟州发起规模稍稍大一点的进攻了,可以打宋朝一个措手不及。
就算占据不了湟州城,也会打乱秦凤路的兵力部署。一旦宋朝往湟州调兵,两边的州县就会变得空虚,会不会由此觅到合适的进攻机会,应该就是夏人在此筑城的主要原因。
他们打算再多一个进攻方向,以此来分散宋军的防御兵力。每多一个地方要守卫,宋军就得安排几倍于夏人的兵力,损耗比进攻方要大很多,看来夏人也越来越会打持久战了。
“大人,末将有个想法……”趴在洪涛旁边同样举着一架望远镜的是蒋二郎,这座城他是第二次见。
“直接说,天快亮了,我们还有很多活儿要干,得抓紧。”洪涛已经把望远镜从城堡上挪开了,正在看着身下这座山峰的雪盖,寻找合适的爆破点。
“上次来探路时末将仔细询问过讹力命族人,他们说从这里向北几十里都没有适合建城的山谷。翻过远处那道大山梁之后就该一路下坡了,再往前走就是凉州。如果不把这座城毁掉而是据为己用,将来再往北时不是就省去了几十里山路。夏人要想重新攻下此城也不是件容易事,大人的马蜂窝是守城利器,此地易守难攻又无法大军云集。”蒋二郎指着附近的山川,把他的想法一一道了出来。
“……若是有二千夏军来犯,二郎觉得多少人可守?”
在军事问题上洪涛有时候就是个棒槌,他也看不出附近的山川有什么易守难攻的,这就是没有基础军事素养的锅。另外他也不清楚夏人的具体作战方式,根本无从判断。
“三百人足矣,只要城中粮草火箭充足,夏人久攻不下必须撤走。此处冬天风雪肆虐、夏天山洪无常,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才可用兵,均不足一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