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阳县县令,也被她树立成了一个反面典型。
他的跪地石像,被立在阳县县衙前面,受百姓唾骂,也会被历史永远的铭记。
此举,使得朝廷在阳县,乃至于北郡的民意,急剧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郡城的国庙,每日前来参拜的百姓,从国庙门口,排出数里之外,有百姓甚至第二天晚上就守在外面,只为次日能第一个进入……
近日来,国庙香火之鼎盛,超过任何一个寺庙道观。
而李慕,也体会到了出名的滋味。
北郡官府,显然要紧随圣意,将此事大力的宣扬出去。
但此事若是究其原因,其实是北郡乃至于朝廷的丑闻,毕竟,这件事在北郡发生,严格来说,是郡守郡丞治下不力,如果郡城能早些约束阳县县令,根本不会有这种冤案的发生。
于是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将李慕推出来,塑造出一个不畏强权,敢于反抗黑暗,和丑恶势力做斗争的正直小吏形象,恰到好处的转移了焦点。
窦娥冤是李慕讲的。
那凶灵是因窦娥冤而生。
碰巧李慕是郡衙的捕快,是朝廷的人,可以代表郡衙,也可以代表朝廷。
这样一来,只要朝廷对此案处理得当,没有激起太大的民怨,李慕的光明,就能盖过阳县县衙的黑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