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钗+番外

第114节(3/4)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马嵬坡那段是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明月夜,短松冈那段取自苏轼纪念亡妻的《江城子》,这个人还算专一。

图为睡莲书房那对掐丝珐琅海晏河清烛台,金银器和她比起来,简直逊毙了。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烛台以雁为柱,上设圆柱烛扦,竖直笔挺,烛扦中部置圆形小盏,盏身平沿浅腹,腹壁外侧雕莲瓣造型,烛扦圆柱接于雁首,大雁神态安详,温和柔顺,曲颈垂首,雁喙微张,雁身挺胸,做竖直站立,两侧双翅微展,造型逼真传神,大雁双眼炯炯有神,雁身以白釉为地,上作掐丝金线,以其身体不同部位分大小勾描羽毛纹路,掐丝精细,勾线流畅,展现大雁通身肌理,极具写实之功。其间大雁喙足翅边均以镀金为饰,更显端庄静穆之感。大雁双足踏于底盘托座内部神龟玄武之上,底盘托座以珐琅彩绘施染,平口外延,直腹,底作如意纹三足,盘内描画海水江崖图案,其间海水汹涌澎湃,海浪翻卷交叠,内壁绘山崖立于海浪之上,山峦重叠,气势威严。而大雁踏玄武立于翻卷海浪之上,使整件烛台意取海晏河清主题,寓意黄河水清、浪静风平,天下太平

藏慧守拙只为保命,韬光养晦以谋前程

蜡烛燃烧过半,此时夜已深,芙蕖苑的大门将锁,柳氏穿上大毛衣服,睡莲递过换了新炭的手炉。

这次夜话之后,睡莲眼睛多了些陌生的情绪,是惊?是怒?是忧?柳氏琢磨不清,只是看着那张熟悉的轮廓,柳氏心里也是五味混杂,她叹道:

“当时先皇后从英国公夫人得知你大姑姑的死讯,两人都悔恨不已。英国公夫人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从此不再办桃花诗会。先皇后则从此紧闭宫门,坤宁宫竟像与世隔绝般,先皇后油枯灯灭之时,曾经笑着对我说——。”

柳氏眼里波光闪动,似乎那一瞬间有泪水在流,但很快平复如初,“先皇后说,终于可以离开这活死人墓般的地方了。”

别人梦寐以求的坤宁宫,对于先皇后是活死人墓般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