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皇后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水光:“皇上说这些,可真是和臣妾见外了。往大了说,您是一朝天子。身系天下安危。往小了说,您是我的夫君。我伺候您。那是做妻子的本分。”
这两句话虽然有些肉麻,听到一病不起的皇上耳中,却是说不出的顺耳。对皇后的称呼也改了:“薇娘,你也要多保重身体。若是朕好起来,你却又再病倒了。这皇宫里可就缺了主心骨了。”
顾皇后却笑道:“只要皇上龙体康复,让我折寿十年,我也心甘情愿。”
要不怎么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呢?皇上听到这样的话,面色顿时柔和了不少,正要说什么,外面忽然传来了太监的禀报声:“启禀皇上,贵妃娘娘来给您请安了。”
皇上的面色却淡淡的。随意的吩咐道:“她的心意朕领了,不过,朕躺在床上,没力气说话。让她先回去吧!”
那太监忙应了一声。心里暗暗唏嘘。圣心难测,果然不假。当年郑贵妃是何等的受宠,就连皇后娘娘也不放在眼底。可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郑贵妃却江河日下,想见皇上一面都不易了。
在外苦苦等候的郑贵妃,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的失望就不用说了。强撑着不在一众太监宫女面前表露出来,若无其事的转身走了。在回到寝宫之后,却气的将一套最喜欢的茶杯摔的粉碎。
当天晚上,三皇子进宫探视皇上的病情。顺利成章的在郑贵妃的寝宫里住下了。母子二人私下到底商量了什么,外人自然一概不知。
顾皇后知道此事之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命人悄悄送了信给太子。
……
皇上病倒在龙榻上,太子每天代理朝政,忙着和一众大臣打交道,忙着学习处理各种政事,也着实忙碌。不过,即使如此,也依然坚持每天都去探望皇上。
这一天进宫后,太子照例又恭敬的给皇上请安问好。皇上在病中恹恹无力,思绪却依然清明,指点了太子一番:“……身为天子,最重要的是用人之道。朝中上下这么多琐碎的事情,都得靠着臣子们去打理。凡事都过问是不可能的。不过,绝不能因此就被蒙蔽成了糊涂虫。所以,重要的奏折一定要亲自过目朱批……”
太子恭恭敬敬的听着,顺便将心里的一些疑问提出来,皇上也不再像往日那般揣着明白不吭声了,反而尽心极力的指点太子应对之道。
其中微妙的变化,太子的感受自然是最深刻的,心里涌起苦尽甘来的喜悦。不过,他很小心的没将这份喜悦流露在脸上,而是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
皇上见状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还没说?”
太子犹豫片刻,似乎要说什么,却又改了主意,笑着否认:“没什么,父皇身体有恙,安心静养要紧。朝里的事情就不用烦心了,儿臣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事情处理好。”
皇上对太子的性子脾气太熟悉了,一看就知道他一定有什么忧心的事情瞒着没说。立刻追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太子见瞒不过去,只得低声说道:“儿臣本不想用这些小事打扰了父皇养病。只是近来京中谣言流传的太厉害,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话……”顿了顿,话锋一转:“儿臣已经命人去彻查此事,一定会早日追查到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父皇不用忧心!”
接下来再追问,却是半句都不肯多说了。
皇上当时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待太子走了之后,却立刻暗中命人去调查此事。
……
当天晚上,太子府的书房里。
“你是没看见,当时我说了几句之后,父皇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太子一脸兴奋的对顾熙年低语:“听说,我走了不久,父皇就召了人过去问话。这一局设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从布局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有三四个月了。太子自认很有耐心,可也等的心浮气躁了。
顾熙年却比太子要冷静多了,低声说道:“既然皇上有了动作,不出两天,大概就会再次召你入宫仔细询问。你到时候可要演好了,千万别露陷。”
太子不假思索的说道:“放心吧!我早就准备好了。只要父皇张口问,我先咬住了什么也不说。等到最后再哭诉几句。保准不会让父皇生出疑心来。”
先咬住什么也不说,是为了展现身为太子和兄长的仁厚和体恤皇上身体的一片孝心。这样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释去皇上的疑心。
顾熙年点点头说道:“一切都布置妥当了。下面就耐心等着吧!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次三皇子铁定会触怒皇上。”
如果皇上一怒之下,让三皇子就番离开京城,那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和顾熙年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又低声商议了一番。
……
不出两天,负责此事的侍卫就将调查的结果呈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看完之后,脸都气的黑了。也顾不得还在病中,立刻就下床来回踱步,冷笑数声:“好,真是太好了!朕果然生了个好儿子!”
待在一旁的心腹太监和侍卫俱都不敢吭声,一起低下头。皇上的心情显然十分的不妙,这个时候插嘴无疑是自寻死路。
过了片刻,皇上的心情总算平静了一些,淡淡的吩咐一声:“传朕的口谕,命太子立刻入宫觐见。”
口谕传下去不到两个时辰,太子便进了宫。
皇上单独召见了太子问话,到底说了无人知晓。只有站在外面的太监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里面传来太子哽咽的声音。心里虽然好奇,却不敢凑过去细听。皇上今天可是动了真怒,这个时候再往前凑,那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太长。
屋里,太子跪在皇上的床边,满脸热泪:“父皇,都是儿臣不孝,不该在您面前提起这些事,惹得您动了怒。”
皇上虽然愤怒,却还没到失去理智胡乱迁怒的地步:“这些事都是你三皇弟做下的,你也深受其累,与你又有何干?”
太子心里暗爽不已,面上却还是愧疚自责的表情:“是儿臣无能。虽然做了太子之位,却才能平庸。三皇弟对我不满,也是难免的……”
皇上冷哼一声:“才能平庸不平庸,不是他说了算。朕倒是觉得你心地仁厚,有太子风范。以前是朕看走了眼,以为他比你强一些。现在看来,他根本就是个不忠不孝胆大包天的东西,这样的人也想觊觎皇位,简直是可笑!”
骂的太好了!继续再骂吧!
太子没有再为三皇子求情。说的太多了,过犹不及,反而让人觉得虚情假意。所以,他就维持着一副痛心疾首的神色,听着皇上怒骂三皇子。心里却暗暗冷笑,赵璋啊赵璋,我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
第二天,三皇子就被召进了宫里。
皇上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榻上,目光冷然。即使是在病中,那份气度和威压还是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三皇子心里一个咯噔,隐隐有了不妙的预感。果然,还没等他请安,皇上的怒意就席卷而来:“朕果然是生了个好儿子!”
三皇子的身体完全是自动自发的反应,立刻跪下请罪:“请父皇息怒!”
“息怒?”皇上冷笑一声:“你让朕怎么息怒?朕来亲自问你的话,你今天若是胆敢有半个字虚假,朕立刻就让你领着郑贵妃去番地。从此再也不准回京!”
631
三皇子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儿臣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竟惹的父皇动了这么大的火?”
皇上面色深沉,眸中精光乍现,冷冷的问道:“你大皇兄府里的事情,是怎么传遍京城的?”
三皇子没有停顿,毫不犹豫的应道:“大皇兄府上的事情,儿臣不知。”
“到底知不知情,朕相信你心里最清楚。”皇上的脸色愈发冷凝,细细看去,眼中除了怒火之外,还有一丝淡不可察的失望。
这么多年的器重和偏爱绝不是假的,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三皇子更加的失望。这种失望里,还掺杂着一些看错了人的后悔和愤怒。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的情绪愈发激动,说出口的话也分外的尖锐起来:“赵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真以为你做过的事情,朕就半点查不到吗?”
三皇子心里一颤,知道这一次自己又失算了。
本想着借助谣言的攻势让太子府上下人心不稳,最好是让父皇也看清太子软弱无能的真实面目。三皇子甚至美滋滋的暗中盘算过。要是父皇一气之下就废了太子,改而立他为太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父皇确实很愤怒,可这怒气却不是冲着太子,而是冲着他来的!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三皇子只觉得心头一口血蠢蠢欲动,别提多憋屈了。这种憋屈的感觉,和上一次在御书房里的遭遇相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一次是猝不及防不敢置信,这一次却更令他心惊胆颤。因为这些谣言的始作俑者确实是他,所以他根本没有争辩的勇气……
皇上对自己的儿子实在太了解了,见他是这副反应,心里的失望排山倒海而来,几乎无法控制心里汹涌的情绪:“朕天命不久即将传位的流言,也是你让人传出去的吧!”
三皇子一惊。抬起头来:“父皇,儿臣绝没有让人传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请父皇相信儿臣!”
这个指控,可比刚才那个严重多了。
他和太子之间争斗的再厉害也不算过分,毕竟是兄弟之间的事情。可一旦牵涉到父皇,那可就是忤逆不孝了。更何况,这其中还有“天命不久”此类诛心的话!如果他真的做过这些事也就罢了,可关键是。他根本就没做过这些事。听到这样的指控,吐血的心都有了。
三皇子这么一想。心里愈发惊慌无措,急急的张口辩解:“我承认,皇兄府上的流言确实是我让人散出去的。也暗中找了人编成段子在茶楼说书。不过,我从没有让人说过父皇半个字。那些流言一定是有人暗中陷害于我,一定是这样!父皇,你一定要相信我!”
说到后来,三皇子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皇上久久的注视三皇子,锐利的目光似要看透他所有的伪装。虽然一句话都没说,可这样的沉默。却更令人心寒。
三皇子依旧跪在地上哭泣不休,心里却一片冰凉。他太了解自己的父皇了,这样的反应,说明是真的起了疑心……
身为帝王,多疑善忌也是难免。就连自己亲生的儿子也不能尽信。若在以前。皇上大概不会将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可现在,他心里的天平早已倾向了太子这一边,再看三皇子也没以前那么顺眼了。偏偏在病中又听到了这样诛心的流言,他岂能不动怒?
三皇子的声泪俱佳,在皇上眼中,也就成了欲盖弥彰装模作样。
皇上终于张口发话了:“璋儿,你也老大不小了,如今成了家也有了儿女,不宜在京城久住。朕会下旨,赐你番地,你回去打点准备一下,准备去番地吧!”
这些话,相当于宣布“皇位你就别再想了乖乖的离开京城吧”!
三皇子虽然隐隐有了预料,可在亲耳听到这番话的刹那,全身都僵硬了。彻骨的寒意从心底蔓延到了指尖,头脑一片空白。
看着三皇子不敢置信一脸的惨白,皇上心里有一刹那的动摇。
眼前这个儿子自小就很得他的欢心,比起太子,他更偏爱三皇子。看到三皇子这副样子,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可身为天子,家事就是国事。有时候行事不能只凭一己的偏好。
这些铺天盖地的流言背后,或许并不只是三皇子一个人的“功劳”。可皇上已经不想再去深究了。皇位只能传给一个人,既然选定了太子,就要为太子继承皇位扫清障碍。以前不用着急,可现在他一病不起,或许正如流言中所传的那样天命不久了。也该为太子考虑了……
所以,三皇子非就番不可!
“父皇,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三皇子实在太不甘心了,竟没有谢恩,倔强的跪直了身子:“论才干,我比平庸的皇兄强的多。论计谋论手腕,我自认都不输给他半分。唯一输给他的,就是出生比他迟了两年。为什么父皇连个机会也不给我,就直接把我判出局?”
如果把皇位之争比喻成一盘旗,京城无疑就是棋盘。他和太子各执一子,争夺不休。虽然他呈了败势,可还有一拼之力。皇上让他离开京城,无疑是连博弈的机会也不打算给他了……
皇上看着满眼不甘愤怒的三皇子,缓缓说道:“你错就错在太过自负,也太过胆大。你说的没错,论才干,你确实比太子更甚一筹。如果论心狠手辣,他更是远不及你。可他有一点,却是你永远也及不上的。那就是仁厚!”
三皇子也豁出去了:“要做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心慈手软。父皇就不担心,将来这江山会败落在皇兄的手里?”
皇上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冷了几分:“朕刚才还少说了一句。你还输在太过狂妄没有自知之明。你口口声声说你比太子强的多,可在朕看来,太子有知人之明和用人的度量。他或许没有开辟疆土的野心,可守住这天下太平却是足够了。”
不等三皇子反驳,皇上又淡淡的说了句:“太子登基,大概能容得下你偏安一隅做个富贵安乐的藩王。若换了是你,你能容得下你皇兄吗?”
……当然容不下!以他的性子,绝对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绝不留下任何隐患。
三皇子也是骄傲的,不屑于在这样的事情上说谎,抿紧了唇角不说话。
皇上心里的些微波动和遗憾不舍也都尽数收拾了起来,淡淡的说道:“你先回去吧!过几日朕会颁圣旨。”
三皇子忽的笑了,笑容里满是自嘲和苦涩:“儿臣谢父皇恩典。”深深的一跪到底,然后起身离开。身影决然,却又透着说不出的萧索和颓然。
可至始至终,三皇子也没有回头看一眼。自然也没看到他离开的那一刻,皇上的眼中闪过一丝水光。
……
虽然还没正式下旨,可皇上即将赐三皇子番地并且让三皇子就番的消息,却像火势般迅速的蔓延开来,很快就传遍了皇宫内外。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三皇子和太子的储位之争,已经有近十年之久。以前一直是三皇子占上风,这两年来情势有所逆转。明眼人都能看出圣心所向。可谁也没料到,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
太子一党人心大振,个个拍手称快。三皇子一派却惊慌失措,纷纷去三皇子府上探听消息。三皇子府却紧关大门,谢绝所有来客。这样的态度,无疑证实了这个消息确实是真的。
一时之间,三皇子一派的所有官员都人心惶惶。
郑国公府上下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其实,郑国公父子早就隐隐料到了这一天,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等这一天真正来的时候,依然心惊胆颤。父子两人在书房里相对无言,沉默许久,郑国公才叹道:“三皇子这一走,贵妃娘娘在宫里的处境只怕愈发艰难。”
郑蕴神色黯然:“何止是贵妃娘娘,我们郑国公府今后也会举步维艰。”
郑国公打起精神安抚道:“能全身而退,已经是幸运了。皇储之争腥风血雨在前朝也是有过的。圣上贤明,太子又仁厚,三皇子至少性命无虞。我们今后在朝堂内外都谨慎低调些,也就是了。”
也只能这样了。
郑蕴应了一声,不知想到了什么,又叹道:“君彦年纪还小,也不知他能不能熬的过去……”看这架势,郑君彦的仕途只怕是暗淡无光到此为止了。
郑国公默然片刻,淡淡的说道:“以后总会习惯的。”很快又扯开了话题:“最多几日,圣上就会下旨让三皇子就番了,到时候你和君彦去送行吧!”
郑蕴叹口气应下了。
……
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激动的几乎无法自持。在书房中待了一个下午,不准任何人近来打扰。到了晚上,终于还是忍不住命人备马,去了定国公府。
632
此时的顾熙年,当然也已经得知了宫里最新流传出来的消息。想到三皇子此时悲凉的处境,顾熙年打从心底里焕发出笑意来。
赵璋,你终于也有这么一天!
对骄傲的你来说,失去圣心,和皇位从此无缘,比夺去你的性命更让你痛苦吧!希望你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慢慢的品味这份痛苦......
一双细长的胳膊从身后环住了他,温柔低语:“你终于大仇得报了。”
顾熙年扬起唇角,嗯了一声,然后转身,紧紧的将叶清兰揽入怀中:“从醒来的那一刻,我就在期待这一天了。”
没有人知道,他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整整九年,家破人亡刻骨铭心的仇恨被压在心底最深处。他拼命的压抑着,就连亲如父母也不能透露半个字。还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仇人虚与委蛇。殚精竭虑的算计对付对方......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
叶清兰静静的靠在他的怀里,头贴在他的胸膛处。他从来不是多话的人,更习惯了掩饰自己的情绪,就算是在这样的时候,也没有失态。可紊乱的心跳,却出卖了他此刻的心情。
默默相拥许久,顾熙年的心情终于缓缓平息。
叶清兰抬起头,温柔的笑道:“三皇子到现在大概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一败涂地的吧!”
顾熙年却没有因此小觑了三皇子:“等气头一过冷静下来,他肯定会想明白。”不过,就算想明白也是无济于事。圣心已定,三皇子就番一事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等待他的,是离开京城远赴番地度过余生的命运。
太子就算再仁厚,也绝不会再给三皇子回京城的机会。
叶清兰想了想问道:“你之前说过,皇上生了重病半年左右就驾崩归天了。然后三皇子继承皇位做了新皇。不知道这一世还会不会是这样?”
她对皇上没什么好感恶感,只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还是太子早日登基才能安心。
顾熙年不甚在意的淡淡一笑:“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前世皇上半年之内就驾崩,绝对少不了三皇子和郑贵妃的‘功劳’。这一世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这些事暂且不去管。太子登基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再等几年也没什么关系。”泡妞修仙路
夫妻两个正窃窃私语,房门忽的被敲响了。门外响起全福的声音:“公子爷,太子殿下来了。”
顾熙年似乎早料到太子会来。半点不觉得惊讶,挑了挑眉应道:“请殿下先去书房里小坐片刻,我马上就来。”
叶清兰也露出会心的笑容,三皇子就番一事,最高兴的人除了顾熙年之外。非太子莫属。连一个晚上也忍不了,就急急的来找顾熙年商议接下来的对策了......
顾熙年很快去了书房。
太子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见顾熙年进来。高兴的大步走上前,激动又兴奋的说道:“表弟,我们的计策成功了!父皇终于对三皇弟不满了,要赐他就番了!”
顾熙年也适时的露出欢欣的笑容:“多亏了表哥沉得住气演技又好,不然这一计不可能这么顺利!”这倒是真心话。各种不利于太子的流言传的沸沸扬扬,被当成茶余饭后谈资的滋味绝对不好受。太子硬是忍了几个月之久。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成大事者,都有常人难及的耐力和韧性。太子才能或许平平,可在这一点上。却绝不逊色于三皇子!
太子憋了几个月的闷气一扫而空,朗声笑了起来:“要真说起来,要多亏了你设下如此绝妙的计策才对!”这一计说起来也不算新鲜。可妙在对圣心的揣摩和把握。
顾熙年却不肯居功,只是笑道:“我不过是提了个点子,真正实施的人还是表哥。”
太子心情极好的拍了拍顾熙年的肩膀:“好了。我们两个也别在这儿客气了。总之,这件事的结局大快人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还不能高兴的太早。”顾熙年提醒道:“皇上的圣旨还没下,也不知道皇上打算赐三皇子做哪儿的藩王......”万一皇上心软,赏的番地太富庶太靠近京城了,可不是什么好事。以三皇子的野心勃勃,只怕日后还会惹出乱子来。最好的莫过于把三皇子驱逐到偏远荒凉之地去。就算他日后想兴风作浪也不可能!
太子被这一提醒,脑子也清醒了不少,思忖片刻说道:“这确实不是小事。不过,由我出面不太合适。明天我就让人上奏折。”
如今依附太子的大臣着实不少,从其中挑两个素有清名的上奏折奏请皇上赐番地,也不是什么难事。寒烟柳翠
接下来,两人就人选一事,又商议了一会儿。
正事说完了,太子忽的默然片刻,看着顾熙年缓缓说道:“表弟,我以前做过的混账事,伤了我们之间的情分。一切都是我的错!你能抛弃前嫌,一心助我。这份情意,我赵琌永生不会忘记。我向你保证,只要我登基,一定保你一世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顾熙年对太子实在太了解太熟悉了,自然能听得出这番话中的真挚,心里泛起微妙难掩的滋味。
前世的他,是那样的憎恨这个抢了沈秋瑜的男人。为了对付太子,甚至不惜与虎谋皮,做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事。这一世为了报仇,他强迫自己和太子重修于好,一心一意为太子筹谋出力。可以说,太子能有今天的局势,大半都是他的功劳。
他可以伪装自己忘了过去的一切,可以伪装和太子依旧是一对情谊甚笃的好兄弟。可在内心深处,他从未真正释怀。即使他再也不会因为沈秋瑜而动容,却无法忘记那种被好兄弟背叛和伤害的耻辱。
他和太子,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太子的心里,必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只是两人都从来没有挑破这一层罢了!
没想到,太子今天忽然会冒出这样一番话来......
顾熙年沉默片刻,才淡淡的应道:“位极人臣荣华富贵,我都不在乎。我只希望你能答应我,这一世能保定国公府所有人平安。”
太子毫不犹豫的就点头应了。心里却暗暗叹口气,顾熙年对刚才的话避而不答,显然对过去的事情心有芥蒂。
是啊,他凭什么要求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人还把自己当成最要好的兄弟?
有这么一个精明又忠心的属下,他就该知足了,真的不该奢望更多了......
顾熙年看着太子眼底的那一丝唏嘘,心里不是不动容的。可他天性就是如此。能和太子相处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极致了,想完全恢复往日的情分,是绝计不可能了!
......
第二天,有几位重量级的大臣一起上了奏折,奏请皇上赐甘肃或山西等地给三皇子做番地。这几分奏折,被递到了病中的皇上手里。都市之智能无双
皇上看了奏折之后,坐在龙塌上久久不语,神色沉凝。
甘肃山西等地都是西北苦寒之地。离京城遥远,百姓又贫苦。若是赏了这样的番地,三皇子就番之后的日子肯定不太好过。他虽然想让三皇子离开京城,却没想过要让三皇子吃这样的苦头。按着他原来的想法,是想挑一个离京城近一些又富庶的地方。
奏折上面的话虽然十分隐晦委婉,可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真的选了这样的番地,以三皇子的为人性情,将来再生出异心兴风作浪也是有可能的。为了朝廷的稳定,番地理应远一些。
可是,身为一个父亲,又焉能忍心这样对自己的儿子?
就算是皇上,也不免左右为难了。犹豫许久,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
这几份奏折在呈给皇上之前,是要经过内阁的。奏折上的内容,很快就传遍了朝野。就连后宫里的顾皇后和郑贵妃,也都收到了消息。
郑贵妃的脸色一点一点的苍白,双手死死的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她的璋儿已经要被逼出京城了,为什么这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甘肃山西那些地方,可都是偏远又贫瘠的地方,离京城千里又有千里之遥。要是到那些地方做了藩王,无疑于放逐,以后想回京城一趟都很不容易了......
不,她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此事发生!
郑贵妃很快就下定了决心,连衣服也没心情换,领着几个宫女就出了寝宫,直接去了皇上的寝宫。
守在门外的太监陪着笑脸拦住了郑贵妃:“贵妃娘娘,皇上正安心静养,吩咐过不准任何人打扰。还请贵妃娘娘改日再来......”
改日再来?正要等到改日,一切就都迟了!
郑贵妃自然不肯离开,甚至难得的低声下气:“烦请冯公公进去和皇上禀报一声,就说本宫有要事求见。”一旁的宫女,早已伶俐的凑过去,将准备好的银票塞到了冯公公的手里。
一向贪财的冯公公却拒不肯收,只一味的陪笑:“娘娘就别为难奴才了。”
633
郑贵妃的心顿时一凉。
这个冯公公是伺候皇上多年的太监,平日里最是贪财。可今天竟连银票都不肯收了。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讯号。难道,皇上已经猜到了她会来求情,特意叮嘱过冯公公要把拦下?
郑贵妃越想越心慌,自然更不肯走。可冯公公无论如何也不敢放她进去,只一个劲的陪笑脸说软话。僵持不下许久,冯公公终于说了实话:“贵妃娘娘还是请回吧!这是皇上的意思,您就别为难奴才了……”
竟然真的是皇上的意思!
郑贵妃虽然隐隐有了预料,可在亲耳听到此话之后,顿时身体一颤,花容惨淡。
冯公公见她这副样子,也觉得可怜。不过,他区区一个太监,只有奉命行事的份儿。哪里敢再多舌,垂着头不再多说了。
似乎过了一刹那,又似过了很久,郑贵妃终于有了反应。她苍白着脸缓缓跪了下来。
宫女太监们都慌了,纷纷劝郑贵妃起身。郑贵妃却只说了一句话:“今日皇上若是不见我,我就一直在这儿跪着。”说完就闭上了嘴。任众人再劝,都没张过口,足可见决心之坚定。
冯公公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只得硬着头皮进去禀报。
皇上当然没有真的睡下,听到冯公公一番禀报之后,皇上的神色也有些复杂。郑贵妃毕竟是他宠爱了多年的嫔妃,就算近来冷落失宠,也是有些感情的。听到她不顾颜面的跪在外面,皇上也有些动容了……
权衡许久,皇上终于张口道:“让她进来见朕吧!”
冯公公打起精神应了一声,正要往外走,门口忽的有了动静。
“皇后娘娘到!”话音刚落,顾皇后便走了进来。
冯公公很自然的停住了脚步。想也知道,顾皇后急匆匆的赶来。肯定是要和郑贵妃唱对台戏来了。这个时候任何的轻举妄动,都容易招来主子的猜忌。为了自己这条小命着想,还是老实低调一点的好。
果然,顾皇后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的说道:“郑贵妃跪在外面要求见皇上,不知皇上意下如何。是否打算见她?”语气还算平静,可那一丝不悦还是隐隐的流露了出来。
皇上一时语塞。导演传奇
顾皇后深呼吸口气,竟也跪了下来:“皇上,请听臣妾一言。竟然已经决定让三皇子就藩,此事宜早不宜迟。若是皇上心软,听了郑贵妃的一面之词,只怕又要生出波折来。臣妾身为皇后。本该有容人之量,不该和嫔妃斗气。可事关太子,臣妾就算要担上恶名,也要直言。还望皇上三思!”
……
冯公公把头垂的更低了。本来还觉得贵妃娘娘就够狠的了,没想到皇后娘娘也是不遑多让。现在就看皇上的心意了……
皇上沉默的看着跪在床榻边的顾皇后,久久没有说话。
这一刻,他的心里到底想了些什么,无人得知。
过了许久。皇上才淡淡的张口道:“你别跪着了,起身吧!出去和贵妃说一声,让她回寝宫里好好待着。”
顾皇后在心中长长的松了口气。皇上这么说。自然是不会再见郑贵妃了。幸好她今日来的及时,拦下了郑贵妃。不然,以那个贱人的演技。说不定真的能打动皇上。现在嘛……哼!就让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被赶出京城吧!
顾皇后眼中闪过一丝冷笑,抬起头的时候,却迅速地换成了感动:“皇上圣明,妾身谢过皇上。”
皇上自嘲的笑了笑,却依旧什么也没说。圣明吗?这两个字现在听在耳中,实在是说不出的讽刺。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偏爱三皇子和郑贵妃,对顾皇后和太子却稍显冷淡疏远。可事实证明,真正包藏祸心的却是他一直器重偏爱的三皇子。他既然选择了太子,就必须要将三皇子撵的远远的。不然,或许是几年或许是十几年后,只怕朝廷还会生出乱子来。
所以,他只能狠下心不见郑贵妃……
皇上轻叹口气,闭上了眼睛。
……
郑贵妃依旧在寝室外跪着,心里却毫无一丝把握。刚才顾皇后进去了,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要在皇上耳边进上谗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