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走进门,便一道香影扑到了我身上,喜极而泣道:“皇上。”
我立刻便分辩出了来人,晴儿竟然也回到了皇宫。忽而,从内疾步行出了众女。纷纷激动非常的扑到了我身上,将我团团围住,一时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我心中大喜,见诸女都无恙。尤其是皇后和兰儿,俩人也都完好无损,这才将所有的心思都放了下来。略一安慰后,便问起了详情。
皇后幽幽道来。原来自从我出征后,朝廷之中便风雨摇曳起来,先是李太师从狱中消失不见,接下来又有传闻陶迁和岳超谋反,大军驻扎在城外。而后,又传来消息说段鸿拥兵自重,如今已经占据了江南,正在谋扑京师。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失踪的李太师突然出现,控制住了御林军,将皇宫团团围住。说是奉皇上之命,保护皇宫。
皇后等一时无法断定谁是真的,便只得和东厂,锦衣卫和四大供奉等防守起来,谁也不帮。但谁也不能踏进坤宁宫地范围。为了缩小防御范围,皇后又把我的所有女眷和太后,也都接进了坤宁宫。
我呼了一口气,没有丝毫损害,实在让我心中地大石头落下。随后的事情,就好解决多了。我命令四大供奉前去神武门,帮助旺财和御前侍卫,击杀御林军和李太师。
而后,又命令李林甫的东厂及锦衣卫,严加京师内的安全。以坤宁宫为中心,圆形往外布一道纺线,任何试图闯入者,一律格杀勿论。
发布完命令后,我终于大舒了一口气。从而好好安慰起我那些妃子来。尤其是皇后和兰儿,兰儿如今怀胎已经超过九个月,已经临盆在即了。而皇后天下书库辛苦。也已经挺着个大肚子,行路也不甚方便了。
出门数月,回到家中,自然感到一番别样的温暖。
……
这一场平乱大战,足足打了三天三夜,才悉数将余孽铲尽。外围战速度打的极快,若非他迅速将整个京师包围起来,怕不是要被李太师逃逸掉。
随后的动荡,足足花了三个多月地时间,才渐渐平息起来。这一场内战打下来,城卫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御林军全部歼灭。岳超二十万人马损失了三万,段鸿十八万人马损失了二万。
我坐在南书房中,听着兵部和户部给我统计而来的战报和钱物损耗。不由得眉头皱了起来,内战果然是打不得的,一场内战,竟然总共让我损失了十五万兵力,直接损失折合成白银竟然高大五百三十余万两。着实让我心疼不已。
不过,这场内战也有好处。暴露出了究竟谁忠谁奸,加上我利用这次机会,一举铲除了朝廷之中将近三成的有异心大臣。
刘枕明汇报完毕后,迅即又感叹了一声道:“皇上,您究竟想对陶迁定何罪名呢?按说谋反吧,他确实谋过,不过最终关头却又直接帮助皇上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也眉头一轩,暗自思量了起来。自从陶迁死后,莹莹便辞了户部的官,一直待在家中,无论是谁都不见,连我都吃了几次闭门羹了。
现在我是胜者,如何叛罪只是我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若是真的判陶迁谋反之罪,恐怕会株连九族,连莹莹也会被牵连进去,这可是我极不愿意见到的。
不过,说老实话。若非陶迁,我恐怕也会上了李太师地当。即便他谋反不成功,我的损失也绝对不会这么少。
这数个月来的犹豫,我终于下了决心道:“追封陶迁为忠义候,封其夫人为一名诰命夫人。并全国性表彰陶候地各项事迹。”说着,我的眼色阴沉的望着刘枕明:“创爱卿,知道该怎么办了吧?”刘枕明这小子现在牛了,胜任户部尚书的同时,如今又暂时性的兼任礼部尚书。
刘枕明见到我的眼色,浑身一激灵。他已经看到了我这数个月内对付各大臣的手段,很多在锦衣卫和东厂的查证下有一丝一毫异心之人,轻则打入天牢,重则处死。
大乱才有大治。若非逢此大乱,我又如何能大刀阔斧的将朝廷整顿呢?尤其是一些无能之辈,虽然对我没有异心,然而能力却十分的低下,整天浑浑噩噩度日。这种人留在朝廷之中,浪费粮食不说,更加让整个朝廷的运作效率变得十分低下。严重阻碍大吴帝国发展的道路。
我缓缓站起身来,在刘枕明的肩膀上拍了两下,面色微转和蔼道:“刘爱卿,和一个已死之人,你就不必吃醋了。”
被我看穿了心思的刘枕明,顿浑身冒汗,跪拜在了地上道:“皇上,微臣再也不敢了。”
若说这次大乱的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终于把我又推向了成熟。经历过一次大挫折的我,应该会迎来一个人生的新高潮吧。
次日朝中,刘枕明按照了我的旨意,纷纷将一系列的颁奖发布了出来。这次战争中,许多立功之人被丰厚的奖赏了。
尤其是陶迁,刘枕明用了最华丽的词藻,来歌颂这个昔日与自己暗争明斗的同僚。朝堂之上,一片肃静。
随后,吏部尚书古宏良,又出列道:“皇上,微臣经过数番考核,发现一批不合格的官员。”
小多子急忙将其奏折拿到了我身旁。我装模作样的翻阅了一番,天下书库辛苦。简直是一群败坏朝纲之人。古爱卿,朕命令你立即查处这批官员,同时要把好新任官员的关口。”
古宏良脸色一正,跪拜在地上道:“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望。”
我们君臣俩人,这种一唱一和的把戏,这数月来已经不知道玩过多少次了。满朝文武一见到我们又开始玩这个把戏,虽说已经是大冬天的,却额头上仍旧冒着汗珠。
在砍下大部分无能官员后,我又选拔出一批怀才不遇,或遭受排挤的官员。当然,在他们接到通知之前,首先要经受过东厂的秘密考核。
兵部尚书段鸿。随即又出列道:“皇上,臣也有话要说。”
“讲。”我脸色不变,微微一挥手。
兵部尚书段鸿,一脸正色的说道:“鉴于此次出现危机的原因,微臣与兵部已经仔细研究过,发现我朝兵员掌握的习惯并不合理。微臣建议大幅度修改兵员制度,以安朝邦。”
段鸿此言一出,朝中文武顿时惊诧不已。兵员制度,早在建朝之初就已经定下,如今却听得要改,顿觉其中必有缘由。
我面色毫无表情,缓缓道:“段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讲来,朕自然会考虑其中。”
这件事情,早在两个月前,我就已经与段鸿深谈过了。段鸿在兵部时日也待得很长,他虽然担任兵部尚书时间不久,然而却因为排挤和不信任,却在兵部各职位上,以及军队中都担任过职务,经验不可谓不吩咐。
借着此次叛乱,段鸿与我有过密谈,需要大幅度改革目前的兵员制度。当然,其中的一切事物,俩人都已经暗中定下了章程。这次在朝会上提出,不过是为了掩人耳自罢了。
段鸿听得我开口,微微一顿,似是在整理思绪。半晌后便道:“臣以为,我朝兵员编制不合理。各部各门之间,兵员太过臃肿,甚至出现了一个将军指挥十数万人马的事件。这样对整个战争的指挥,将缺乏有效的细节指挥,不利于将兵员的战斗力,形成最大化。尤其是在如今,我朝先进武器辈出的年代。”
我冷眼缓缓地看了四周围一下。发现大多数文官一脸愕然,不知所以然。而很多武职官员,却露出了深思,眉头各自尽蹙。似乎对段鸿地话,深有所思。
“那么。”我重新将眼神望向段鸿,淡然的问道:“段爱卿的意思是?”
段鸿身形未动,不为周围官员白眼所动,迅即道:“微臣以为。十人为一什,十什为一队,十队为一营,五营为一团。如今我大吴帝国可调动的中央兵马约为五十万左右,可以按此编制组成一百个军团,以军团为大单位。执行训练以及作战任务。并且,每一个军团。将有资格获得一个番号,此番号不仅仅表示此团,更能体现出此团地战斗力,以及荣誉。”
我眉头微微一皱,疑惑的问道:“段爱卿,朕不明白这么编制后,对作战有什么好处?”我这句故意问的话。足以说出大多数人的心理。
“回皇上,这样做当然有好处。”段鸿心中早有成竹,立即回答道:“臣先举一个例子,譬如说要攻打大理国。大理国总人口在两百万左右,正规军为一万三千余,战时临时抽掉能出五万余军,如此总军力应当在六万五千余。如此军力,相当于我朝十三个军团实力。如此一来,我朝只要出动二十个军团。就能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加上我朝武器先进,战士悍勇。此战要想取胜,应当不是件难事。然而以我朝之前的打发。那便是派出一名主要将军,以及若干名副将,直接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大理国。然而十万大军要想统一在一人麾下指挥,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远远不如由一名大将,直接指挥二十个军团,根据需要打击目标的大小,分派不同军团,不同数量军团实施打击。这样一来,将军的指挥能力将达到顶点,让他从直接指挥十万人作战,简化到了指挥二十人进行作战。作战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由指挥十万人,简化成指挥二十人?”我沉思了半晌道:“有意思,这个思路不错。”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之前的作战,也能够从十万人中,抽掉出一部分兵力,由副将带领实施分批打击。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段鸿正色地回答道:“这便是临时性和永久性的不同之处。临时性抽掉出来组成地兵团,指挥官不固定不说,便是兵员也极不固定。战士和指挥官之间,相对陌生,毫无归属感。再者,即便是某战士立了功,恐怕也不好计算。但是固定团却并非如此,军团长整日整年与自己的士兵待在一起,一起训练,一起战斗,各自会形成风格和信赖。对于属下战士的功过,也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士兵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十分强烈。这样的团队,比临时抽掉出来的团队更具有战斗力。”
我双眸一睁,大声道:“说地好。”我的支持,立刻打断了还想反对的部分大臣们:“如此一来,我军的战斗效率将有一个极大的提升。”其实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某位将领在要果想造反就困难了。每一个团的直接调动权,我都会掌握在自己手口片到时候就算派出一个大将军,我抽掉出二十个团的战力给他,对敌可以,然而想要回过枪头来对付我,恐怕就难度大了。
本想反对的大臣,一见到我眸子中闪过的神色,细细一想后,便迅即明白了这是我分化兵力危险地一个招数。想明白之后,不由得背后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没有力争下去,否则定会被我误会成有不轨之心。
“段鸿。”我沉吟了一番后,便道:“兵制改革的方案,就由你来做了。千万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段鸿神色一正,上前一步,重重地跪拜在地上道:“臣谨遵圣旨,定不负皇上重望。”
一些重要地事情安排妥当后,我旋即站起身来。小多子见状,急忙凑上前去,挥着手中拂尘道:“皇上退朝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齐跪拜在大殿之上。
出得金銮殿后,小多子凑在我身旁低声问道:“皇上,距离午膳还有些时间,您是去看望太后娘娘呢,还是去探望长公主和大皇子?”
小多子极为了解我的心思,情知我今天处理的朝事不少,便提议我去看看两个孩子。一提到这两个孩子,我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脸上下意识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长公主乃是兰儿所育,如今已经出世将近三个月了。由于当时出生之时,恰逢大乱过后,局部镇压一些小型骚动时候。是以,文武百官在同喜之时,便联名上奏让我册封长公主为长平公主,寓意乃是国家长久太平之势。虽然我觉得这个封号实在难听,然而确不愿拗百官的一份心意。
不过,说起来也是奇怪。自从册封大女儿为长青公主后,全国各处的骚乱真的飞速平定下来,暗中铲除李太师和陶迁的党羽,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如此一来,倒是让那些朝臣们,对长平公主格外溺爱,家中只要有些好玩的东西,莫不想法设法送进宫来。
大半月余前,我的另一个孩儿,也已经降生。此子一出,更是让文武百官喜上加喜,宫中各女眷也是喜洋洋的到处奔告。盖因这男孩乃是正宫娘娘所出,又是行大,身份自然崇高无比。只要将来不出意外,这个皇子就将是大吴帝国另外一任皇帝。
很自然,文武百官又是联名上奏,恳请我早日立下太子一位,为大吴江山留下一个更深厚的根基。
以大皇子的身世,册封太子乃是理所当然之事。我也乐得促成此事,便决定在大皇子满月之时,册封其为大吴帝国太子,并且发皇榜昭告天下,以安天下百姓之心。这次大乱,幸亏平息很快,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人心浮动定然会有一些。大吴帝国确立了继承人,在全国来说,也是一桩热闹的喜事了。如此一来,可以冲淡不少上次dòng • luàn留下的影响。
一路思索间。从金銮殿到坤宁宫,并没有花多少时间。服侍皇后的丫头,冬儿正好一头撞在了我怀里,刚想面红耳赤的逃离,却被我笑吟吟的一把拉住:“冬儿,怎么一见了朕,就想逃跑?”
冬儿小脸通红,手臂被我牢牢抓住,却又不敢挣扎,只好把头埋下去,蚊音细语道:“皇,皇上。”
我嘿嘿一笑:“这么匆匆忙忙,去干么啊?”
“回,回皇上的话。”冬儿不敢抬头望我:“淑妃娘娘抱着长平公主来探望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让奴婢去御膳房嘱咐一声,让其准备淑妃娘娘的午膳。”
“兰儿也在?”我哦了一声,如此一来倒是省得我多跑一趟储秀宫了,随即便道:“这样吧,朕今日也在坤宁宫用膳了。你吩咐御膳房,多准备一些。还有,皇后娘娘产后未满一月,身子还虚弱的很,你嘱咐御膳房多弄一些滋阴补阳的药膳。”
“奴婢知道了。”冬儿缓缓施了一礼:“若是皇上没有什么其他吩咐,奴婢先告退了。”
我放开了她的手,挥手让她办事去。随即径直来到了坤宁宫的东暖阁内。
兰儿正自己抱着长公主,坐在皇后的床边,两人正在絮叨着什么。一见到我进来,脸色一喜,迅即应将上来:“皇上。”
“别动,别动。”我急忙何止她,迅即出手将长公主抱在了手里,笑吟吟道:“冬家伙,让父皇看看,两三日未见,长个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