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刚成天帝

第三十八章 君堡末路(上)(2/3)

此时,君士坦丁十一世向西方送出十万火急的求援信。

一般来说,对于君士坦丁堡的这种困境,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基督教国家都应该鼎力相助,兑现他们对君士坦丁堡冠冕堂皇的承诺:向君士坦丁堡挑战,就是挑战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权威!

遗憾的是,援助实在太有限了。

向阿拉贡求援,阿方索五世派出一支由十艘船组成的船队,走到半路又撤回来了。

向热那亚求援,热那亚因为殖民地问题分身乏术。

向威尼斯求援,威尼斯怕得罪奥斯曼,但最后还是在二月份派出一支舰队,由于出发日期延误,四月十九日才出发,为时已晚。

向教皇求援,教皇尼古拉五世自费租借三艘战船派往君士坦丁堡,并且还说服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结果腓特烈只是口头支援。

向摩里亚的兄弟求援,结果穆罕默德二世派兵阻断了他们的联系。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教皇,毕竟慈父可以为他作证,他手里也没几个师。

求援也并非完全无效,一位叫做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的热那亚将领自发带着七百士兵前去支援。

热那亚的博基亚尔多兄弟主动加入君士坦丁堡一方。

又有一小撮加泰罗尼亚人,还有卡斯蒂利亚贵族部队加入战斗。

陆续又有小队人马自发增援君士坦丁堡,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危若累卵的君士坦丁堡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

1453年4月6日,战斗正式打响。

穆罕默德二世率领部队,驻扎在距离城墙两公里左右的马尔特佩山上。

而此时的君堡城墙上,罗马守军也已部署完毕,两军最近的距离也只有三百米,双方甚至可以清楚地听到来自对面的声音。

武器铠甲的碰撞声,军马牲畜的嘶鸣声,将领的喝骂声,以及信众们的祷告声,不绝于耳,清晰可闻。

城下,是奥斯曼苏丹领导的至少十万士兵和各种辅兵民夫构成的二十万围城部队;

城上,是君士坦丁仅有的八千余名守军。

海面上,奥斯曼帝国一百二十六艘战船停泊在双柱港,蓄势待发;

君士坦丁堡仅有的二十六艘船只聚集在港口,严阵以待。

4月11日,奥斯曼斥巨资打造的乌尔班巨炮布属在圣罗曼努斯门前,其余火炮也部署完毕。第二天,炮弹等军用物资运抵前线,战争一触即发!

这并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君士坦丁堡人毫无反抗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大军在自己的土地上恣意妄为,却毫无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