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祭田固然是个极大的损失。可若是连命都保不住,那可就是灭顶的大事咯。
要钱还是要命?
顾伽罗相信贾老太君还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果不其然。贾老太君被抬回松院后,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寻孙子问清原委。
待了解的事情的详情后,就命人请来了清河县主,屏退左右。两人密谈了一刻钟。
然后,清河县主噙着满意的笑容离开松院,而贾老太君也关闭门户。安安静静的养起了‘病’。
至于齐家分家的大事,贾老太君不再干涉。
没人搅局。东西两府分家的大事就此敲定,大长公主母子有心拖延,却也无计可施。
随后,在齐令先的催促下,齐令源只得派了心腹的管家,和西府的二管家一起赶赴洛阳处理祭田的事宜。
一个月后,两个管事从洛阳赶回来,齐家分家的事彻底了结。
接下来便是东府搬家了。
大长公主自然不想走人,正在她准备‘旧疾复发’的时候,松院的一家子却大张旗鼓的表示搬家。
齐令涛还跑出去四处放话,说什么齐家东西两府分家,他作为客人,不好再叨扰。
更不用说,齐家现在住的是人家清河县主的嫁妆,在大齐,堂弟在堂兄家借住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断没有赖在嫂子嫁妆的道理。
所以,为了不令主家为难,为了不令兄弟难堪,齐令涛表示要搬出齐家。
得,人家来‘借住’的客人都如此‘通情达理’了,作为依然分了家的东府主子,更没脸继续住在堂嫂的陪嫁宅子里。
大长公主心里把齐令涛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还是无奈的做起了搬家的准备。
一时间,东府的几处都忙了个鸡飞狗跳,主人烦闷、奴婢不安,从上到下都乱哄哄的。
顾伽罗却顾不上东府的纷扰,她还有更要紧的事需要关注——外放五六年,冯延寿终于回京了!
冯延寿以及家眷是三月底返回京城的。
顾伽罗一早就从表兄那儿得到了消息,提前选派了一些得力的人手去冯家帮忙收拾,到了正日子,又命人前往城门口迎接。
冯家大房举家返京,家里家外的事情一大堆,京城的姻亲故旧的拜帖更是收了好几打。
顾伽罗并没有凑这个热闹,过了十来天,待冯家那边彻底安顿下来,诸事都步入了正轨,她才命人送去了拜帖。
冯家大舅和大舅母也非常惦记外甥女,虽然从儿子和下人嘴里听说了不少顾伽罗的事儿,但耳听为虚啊,他们还是想亲眼看看她。
于是,第二天清晨,顾伽罗和齐谨之便换了簇新的衣裳,收拾停当了,带着丰厚的礼物,乘坐马车前往冯家做客。
冯家在京城的宅子是御赐的,位于平安大街,距离皇城很近,是京中有名的权贵聚集区。
马车晃悠了半个时辰,便抵达了冯府,望着朱漆大门和门楣上的‘状元及第’,顾伽罗忽然感到无比心安……
ps:嘿嘿,谢谢雨落惜弦亲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和支持,谢谢哈!(小说《锦罗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递045章添堵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锦罗春》更多支持!“香儿拜见大舅母!”顾伽罗恭敬的跪地行礼。
西次间的临窗大炕上,冯家大舅母季氏端坐在右侧,她今年已经四十有六,看着却只有三十岁出头的模样,保养得非常好。
只见她面皮儿白皙,五官端正秀雅,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和端庄典雅的贵气。
除了笑的时候,眼角略有些皱纹,从头到脚,竟没有半分时光流逝的痕迹。
浓密的黑发完成高髻,露出丰厚富润的耳垂,人都说耳垂厚的人有福气,季氏也确实是个有福气的女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家庭和睦,及笄后又嫁给了名满京城的青年俊彦‘冯玉郎’。
嫁入冯家后,太婆婆、婆婆慈爱,几个小叔和唯一的小姑也乖巧听话,夫君更是万里挑一的好男人——太子伴当,大齐朝最年轻、最美颜的状元郎,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福祸相依,季氏做了冯家大奶奶后,许是太顺遂了,老天爷都有些嫉妒了,便动了动手指,给季氏添了些‘麻烦’。
季氏刚过门没有半年,冯家老太爷、冯延寿的祖父便亡故了。
冯延寿作为嫡长孙,又出身以孝悌闻名天下的汝阳冯氏,为祖父守足了三年的孝。
但,祖父的孝期刚过,祖母又病逝,于是冯延寿夫妇继续守孝。
如此便是六年光阴,这几年间。冯延寿耽搁的不仅仅是仕途,还有子嗣。
好容易给祖母守完了孝,太子也登基做了皇帝,冯延寿起复入了翰林院。
季氏也开始调理身体准备要个孩子。
偏在这个时候,蜀王谋逆,祸乱京城,冯延寿是圣人的铁杆心腹。冯家便成为乱军围攻的重点对象。
冯延寿被困在皇宫。季氏上伺候公婆,下照看小叔和小姑,咬着牙护着整个冯家。
兵乱中。季氏为了救婆母,怀了三个月的身孕不幸被流产。
而婆母受了惊吓,又因着儿媳妇流产之事自责不已,兵乱平息后。便一病不起,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人就去了。
真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母亲亡故,冯延寿只能丁忧。
可冯家似乎是遭受了诅咒,丧事一个接着一个。冯家夫人去世两年半,刚刚刑满,哦不。是出孝没几个月,冯延寿刚准备起复。冯老爷子忽然又撒手人寰。
得,冯延寿只得继续丁忧。
如此又是六年。
十多年荒废下来,冯家险些在京城销声匿迹。
幸而冯延寿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哪怕是丁忧,他也没有闲着,给父母抄写佛经、乡间守孝的同时,他花费数载时间重新批注了四书等典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