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嘛,由来如此。只要新闻有看点,节操什么的早就被他们丢到爪哇国去了。
话说起来,其实在金梅奖的提名公布前,一些媒体记者就已经分析过《那些年》有可能会拿到的提名,也有不少媒体、大V、影坛名人还发过类似的预测新闻。
不过,在他们的那些“预测”中,《那些年》顶多就是获个两三项提名,还是类似“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电影音乐”这一类没人看中的“边角料”,再好一点的,给预测一个“最佳新人”,这已经是顶天了。
包括一直站在舒泓明、大米这边的红浪新闻,在之前的预测中,也不过就是预测有“最佳新人”、“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造型设计”这三项提名而已——
在他们看来,影坛的“水”比起乐坛来,简直要深太多了,圈子里面关系错综复杂,在影坛没有任何底子的新人新作,能获得提名就不错了,有分量的提名根本就别想。
至于《那些年》的票房有可能破十亿?那又能怎么样?
票房过十亿,最终一个奖都没获过的电影又不是没有?
现如今,金梅奖的提名公布,《那些年》居然获得了五项提名,其中还有“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新人”这三项重量级的提名,让无数人都傻眼了——
《那些年》电影只是新人新片啊!
哪怕舒泓明、大米在乐坛中名气超大,但在影坛里面还是两只实打实的“菜鸟”,一下子拿下这么多提名,根本不合理呐!
当然,不管合理不合理,在金梅奖提名公布的时候,一切已成定局,哪怕《那些年》电影最后五项提名全部落空,也足以说明,《那些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像是红浪新闻的报道中,就把《那些年》吹捧得非常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