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庆下马后,带着叔伯兄弟就上台,济阳侯府乔家的子弟不含糊,一场接一场的打,丝毫不带停。
这种打法不给后来的人占便宜,从五月初试开始打武举的人,除去七月到九月里这段外省进京的时间可以休息,九月开始直到打出武状元武榜眼和武探花,这个时间就定不下来,有一科双双对对旗逢对手,一场输赢能打三天,最后拼体力耐力,看谁先倒下。
都知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五月下武举的人里,不乏伤到筋骨的人,七月到九月看似两个月,其实不见得治疗和休息的时间足够,有些忍痛坚持到武举结束。后来的人上台就打,那是公然占便宜。
兵部定下来的惯例,直接九月复赛下场的人,先打一百场,计算输赢比例才决定他能不能进复赛。
这对乔家子弟来说并不为难,他们自幼跟着济阳侯及自家的父兄叔伯们操练,打熬筋骨都有年头,武将世家都有自己的阅历,这其中有共同的一条,战场上不一定天下第一定输赢,有时候还论运道,有时候论忍痛的能耐,有时候撑到最后是赢家。
他们都练过一场接一场的混战,所以不屑于打武举,武状元又能如何,拉到战场上不见得赢。
乔庆中了文科,祖父和父亲都认为他从此就成大人,这就可以正式帮家里办事,原籍有些杂事需要济阳侯或直系子孙前往才能压住,处理起来琐碎无比又占时间,就派些子弟陪乔庆去了。
乔庆他是知道武举日子的人,之所以回来这么晚,原本不想打武举。
署和贺杰与他书信往来,把武举说的精彩纷呈,特别柏署较为热心,又运道不高,抓阄遇到的全是强者,一百名以前就落下擂台,这让乔庆颇不服气。
他以为小爷们天下不敢说第一,武举也在五十名以内,他回来为柏署找场子,为栾英的心倒不是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