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上帝关闭一扇窗子就会开启另外一扇窗子,沧海桑田,世事变化无常,曾经的地壳运动,让这快地方形成了山地,可最下面的海水干涸了之后里面的盐却不会消失。
若是没有这么多年的风力和雨水的侵蚀,这里的山不被风化侵蚀掉,恐怕想要挖山取盐就难得多,可现在已经被吹成了平顶,他们若是想要开井挖盐恐怕就要方便容易得多。
在他的印象当中,平顶山的叶县,也就是他们现在站的地方,处于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之处,地下有四百多平米的盐矿资源。
这里的盐矿资源被发现的很晚,在他的记忆当中,还是建国之后,河南的石油勘探局来叶县勘探石油去了,没有勘探到石油,反倒是找到了盐矿,从那以后,河南这里的盐矿正式被开采,叶县也被称之为中国岩盐之都。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现在就开采呢?
在封建时代的任何一个朝代,盐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可却是决定一个国家富强和生死的命脉所在。
盐对于这个时代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后世石油对于工业社会的作用。
这个时代温饱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解决,可是人体对盐的需求,他们却很难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只能通过购买才能解决,就和国家贩卖到各地的茶叶一样。
而朝廷通过控制茶和盐的交易,把一个一个孤立的家庭连接在了一起。
当然,盐除了平时吃还有更大的用处,那就是食物的保鲜。
在这个没有冰箱的时代,为了让食物保鲜,老百姓们只能用盐将食物进行腌制,以防止食物霉变腐烂。
北方的奶制品也可以通过盐来制作成奶酪运送到南方去,而腌制成的鱼、肉、火腿这些东西甚至可以保存一年不坏,可以让老百姓们长期食用,也方便了出远门的人携带。
朝廷通过盐来控制经济命脉并不是大魏朝才有的事情,张彦瑾记得,在周朝时期,周武王就曾经说过,需要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之类的话语,由此可见,从古至今,封建王朝对盐是十分看重的。
既然如此,若是在平顶山中开凿出了盐井,对于这里的经济发展来说岂不是质的飞跃?
自从上一次牡丹园的事情之后,张彦瑾已经看出了皇上对他买地的忌惮,他知道就算是他想要买,皇上也不会再卖给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