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升官日常

第42章(3/3)

凛冽寒风呼啸而过,将寒流吹到了长安城,一夜之间,古朴庄严的长安城便落了一层素雪,俨然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白头老人。

李容娘抱着暖手炉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红梅。她来赵国公府已经三月有余,她以为那个人都把她忘了,却不曾想,在这严寒冬季,他却托人送来了如此温暖的东西。

李容娘低头看着手中的暖炉,细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暖手炉外面的花纹。

她恍然想起那天在长安大街上,张彦瑾一把把她从鲁莽壮汉手中夺来,教训了那个鲁莽大汉,证明了她的清白。

也正是因为此,她当时才不顾一切地扑到他的怀中想要为他挡下一刀,这种行为简直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可她那天偏偏就这么做了。

又想起张彦瑾送的两个庄子,她之前送的东西其实也是暗示,他现在依旧给她送东西,那是不是说明,他对她其实也是有意的?

等到侍女走进来帮她披上披风,她才猛然回过神来,惊觉自己竟然走神那么久。

她细长的手指曲起,宛若她纠结的心绪,在张彦瑾心中,她到底是什么地位呢?

进入腊月,年也就近了。大魏朝过年和现代不同,分为年前和岁后两个部分,以岁首除夕那天为界限,岁前讲究除晦辟邪,岁后则是迎新纳福。

宫中则是臣子们除夕回家之后,从初一到初三连休三天假期。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除夕则和现代一样,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讲究守夜,在这一夜里皇宫和民间都会举行傩舞,宫廷当中的称为大傩,民间的虽然比不上皇宫中的隆重,可也十分盛大。

傩舞也可以称为驱傩大会,专门驱秽辟邪而设。

等到驱傩大会结束,大年初一早晨时臣子们则需要进宫给皇上拜年,送上新年贺礼。

在民间,初一到初三这三天的假期也不像平日里一般需要遵守宵禁,在宵禁之后,依旧可以在家中摆宴席,和家人团聚。

为了腾出初一到初三三天假期来,宫中的臣子们就要提前把所有的事务都处理好,皇上也不能例外,户部、工部等机构呈交上来的年度汇报,皇上都是要一一过目。

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暖手炉和铜制大暖炉等物给皇上带来的幸福感便更加高了,毕竟和历年在寒冷中,承受着腿疼,却还要坚持批阅奏折相比起来,今年就舒服多了。

这也让皇上对张彦瑾的印象好了许多,公务繁忙之余,他放下手中的朱砂笔,喝一口花椒酒,驱散身上的湿气和寒气,盯着屋中的铜制大暖炉道:“张彦瑾这小子,无赖归无赖,脑袋倒是挺灵光的,居然找打了瑞炭这样的东西。”

李明锐见皇上有想要歇一歇的意思,便上前一步道:“皇上,你前些日子让派去押送张彦瑾回长安城的人回来了,带了一些图画回来。”

“图画?”皇上不解。他是让那些禁卫军去大同好好实地了解一下情况,看看张彦瑾问他要大同到底想要搞什么幺蛾子,顺便再把张彦瑾给押送回来,现在既然张彦瑾自己回来了,他们只需要在那里好好了解一下情况回来即可,怎么还带了图画回来?

李明锐微微低头道:“回禀皇上,前去的禁卫军说他们怕无法用语言描述当地的情况,便找图纸简单的画了下来,这样皇上便能一目了然当地的情况。”

“哦?”李明锐的一番话彻底引起了皇上的兴趣,他合上手边的奏折道:“哪些图画,拿来给朕看看。”

李明锐这才把收放在一边的图画放在了皇上面前。

为了展示清楚,图画并非是用墨水这一种颜色画的,而是用各种颜色画在图纸上的。

第一张图纸中央是一个黑色的圆形区域,上面有着拿着各式工具的人,有用铁锹挖煤的,有用手镐破开岩石层的,有用独轮车将破碎的岩石运送走的,也有拉着两轮车运送挖上来的黑色煤炭的。

第二张则是工人们用两轮车把煤炭拉到洗煤水洼跟前的场景,只见工人们在水洼旁用铁锹翻动着煤,让煤清洗得更加完全。

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皇上在李明锐的简要解释下还算是明白,可等到看到第三张图时,皇上便一点都看不懂了,他指着那些堆积在一起的长方块道:“这是什么?”

“皇上,据禁卫军打听,这是张彦瑾新发明出来的一种盖房子用的东西,等到他们打完地基之后,应该就要开始盖了。”李明锐其实也不明白这长方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皇上似懂非懂,便翻开第三张纸看第四张纸,他发现第四张纸上是工人们烧制砖头的场景。

“皇上,需要将张彦瑾宣进宫来吗?”李明锐见皇上面色疑惑,便询问道。

皇上将几张画纸合起来递给李明锐道:“不必了,北征在即,公务繁多,还是先处理好手头公务罢。”

李明锐见状,便收起了禁卫军递交回来的画,默默站在了一旁。

作者有话要说:好久没发红包了,也马上到月底了,本章前66名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