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倪坤,林昆,朱滔等新一代大佬全面上位。
比如尖沙咀倪家就已经成为一块新招牌,在白粉市场里威名赫赫。
而那些老一辈的话事人里,有人是主动退休养老,有人是被迫退休养老。但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现在警队和社团不止断开合作,就连最后一丝想火情都已经断开,双方彻底踩在黑与白的对立面。
这次倪坤与冰后的合作,就是他在上位以后,想要做出的一个改变。
因为原本港岛的市场只卖“粉”,所以引进点“冰”,或许会更受欢迎。
年轻人嘛…都喜欢追求新玩意。
并且站在卖家的角度上看,白粉成本价高,运输更难。从泰国走货来港岛,看起来距离近,实际上呢?
警队和社团合作解除后,走白粉的风险就极高,有一批货被抓,基本上就白干大半年。最关键,海关警队对于辨认白粉都丰富的经验,走货没那么好走啊。最后只能拆成一包包的人体带货,那点量真满足不了大社团的胃口。
找黑警合作?这也是种打通走货渠道的办法。可警廉fēng • bō刚刚过去,真找不到“黑警”收钱。想要用这种办法起码得缓个几年,等警队里的贪心鬼把那口气给顺过来,他们才敢收钱放货。
反观“冰”这玩意,刚刚在国外出现不久,倪坤是第一个引进港岛的人。这就导致带货成功的几率很高。
倪坤先进了一批货放出去,发现年轻人很喜欢。
再加上“冰”的成本低,只需要化学材料,省去了人工、种植成本。
于是倪坤卖出去的货物价格也低,还能对卖“粉”的其他几个照牌,打出一个价格差。
唯一缺点就是“冰”的成瘾性低,不可能取代“粉”的意义。但算来算去卖“冰”比卖“粉”赚钱多了,这些都好像不太重要。
何况,卖家还包运货?
按照走粉的规矩,买家没把卖家的货搬上车,被抓都算卖家的。
买家把卖家的货搬上车后,被抓就算买家的。
规矩就是规矩。
这是一个很公平的规矩。
不过,这是港岛的规矩。
倪坤对国外卖家主动遵守港岛规矩,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卖家愿意遵守这个规矩,也是因为倪坤进的货太多了。
这一批两百公斤的货,只是补充市场的开胃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