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战前后已持续了一年时间,隆科多虽在河南占有优势,但在祝建才和王致清的联合抵抗之下,依旧还未拿下汝南。而且随着天寒地冻,那些蒙古骑兵已嚷嚷着要回大草原去了,一旦蒙古骑兵离开,那么清军在河南的机动优势将不复存在。
为此,康熙无奈只能付出了些代价,再给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蒙古王公一些好处,而把这支蒙古骑兵继续留在了手中。除此之外,康熙还调动了丰台大营的一部以增援河南战场,只需天气好转后,隆科多就将对汝南发起最后攻势,以彻底解决河南的义军。
不管怎么说,河南战场很快就要见分晓了,平定河南后,清军就能集中力量对付江南的大明了。这使得康熙心情舒畅了许多,多日来一直不见笑容的他也难得展颜。
可这些好心情持续了没几天,当一个消息突然传来,又让康熙心情变得极其恶劣起来。
简(郑)亲王雅尔江阿、康(礼)亲王崇安、显(肃)亲王衍潢、庄亲王博果铎、安节郡王华圯等人近期来往频繁,还时常有满州几个老王府的人来京和他们走动。按理说,这些满清贵族,亲王郡王,之间交往也是正常,毕竟大家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但康熙却敏锐地感觉到一种不安稳的迹象,因为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点,一则是****,二则就是他们是八旗的下五旗旗主。
自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以来,满清之所以能够入关,并夺取天下,靠的就是八旗制度。但在入关之前,皇太极考虑到八旗有尾大不掉的迹象,就开始着手削弱八旗,以固皇权。
顺治登基,大清入关,多尔衮又对八旗进行了调整,这一次索性在皇大极的换旗制度上再一次换旗,以确保能掌握对大清的朝政。
等多尔衮死后,顺治再一次针对八旗下手,重新调整八旗制度。由创建八旗至今,八旗的调整和削弱前后经历了四次,而经过这四次调整,也使得皇帝完全掌握了上三旗的力量,同时也对下五旗进行了约束和控制。
康熙即位后,对于八旗也未有放松,尤其这些年来,他利用皇帝的权利策封自己的几个儿子入下五旗旗籍担任统领等职,同时拉拢八旗中的小旗以抗大旗,试图近一步架空原本的旗主,从而达到分裂和控制八旗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