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课外读物,蓝星教科书以后应该会收录《羡鱼文集》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吧。”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作品确实好。”
“说来惭愧,我也在要求我家孩子好好学习《羡鱼文集》。”
“下一代人现在恨死了羡鱼,长大后却会对他顶礼膜拜,这种影响会随着岁月不断加深。”
……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上学那会看到鲁迅李白杜甫什么的就头疼,长大后却对他们顶礼膜拜。
这就是官方推广的影响力。
花卫明为首的文人们对羡鱼集体发难不就是为了这些利益么?
然而他们最终却把事情推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羡鱼被拉下了评委席,却由此登上了蓝星诗词之道的神坛。
与之相对的。
花卫明等人迎来了各自的清算。
并非官方对他们做出了什么处罚事宜,官方没有理由处罚他们。
这种清算来源于文坛内部。
很多花卫明等诗词大会的参与者,在诗词大会结束后,都明显感觉到自己被排挤了。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羡鱼一语成谶。
他们声名俱灭。
甚至有文人借羡鱼的诗词嘲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哪怕是一些过去关系很好的文人,也对他们避如蛇蝎,不愿意产生交集,只有当时没有参与围攻羡鱼的少部分诗词名家得以幸免。
巧合的是:
诗词大会的最终获胜者,赫然也是一位未曾参与围攻羡鱼的文人。
或许不是对方的诗词才学更好。
纯粹是花卫明退赛,舒子文等人肝胆欲裂,心态失衡,以至于无法再静下心来创作了。
只是这最终魁首并未得到太多宣扬。
羡鱼的光芒太甚,赫然掩盖了诗词大会的光芒。
好好的诗词大会,最后变成了小儿捏泥巴大赛一样的闹剧。
“赵洲诗词之道,从此要一蹶不振了。”
有人在感慨,赵人最引以为傲的领域被羡鱼踩进了泥坑。
……
九月六号。
林渊来到公司,能够明显感觉到,公司员工对自己的态度,变得十分恭敬。
其实之前也这样。
只是这次感受更为明显。
董事长李颂华亲自到九楼看他,手上照管理拎着茶叶,笑容和煦:
“九月可是喝点茉莉花茶。”
林渊感谢了一句,收下了茶叶,这时李颂华的笑容一顿:“查出来了。”
“什么?”
“有人针对你,花卫明只是一杆枪,真正想要拉你下评委席的,来自中洲,应该不是具体的谁来操纵,而是来自一批人的意志。”
林渊挑了挑眉。
这个结果和金木猜的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